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她死后,她的遗体还被做成标本,在博物馆展览了200多年。 在南非的土地上,一个少女的命运被殖民者扭曲,她因体型独特被当作奇观,远渡重洋后陷入铁笼,观众的目光如刀,死后遗体竟成博物馆标本,这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的多少罪恶? 这位名叫萨拉·巴特曼的少女,1789年出生在南非东部开普地区,那里是科伊科伊族人的家园,他们世代游牧,女性体型中臀部脂肪较多,这是适应环境的自然特征,并非什么怪事。巴特曼从小失去父母,在荷兰殖民农场干活,洗衣照看孩子,日子苦但简单。殖民势力步步紧逼,英国1806年控制开普敦后,当地人生活更乱。1810年,英国军医亚历山大·邓洛普和农场主亨德里克·塞萨尔看中她的体型,合伙把她骗到欧洲,说是去见识世界,还能赚钱分一半,几年后回家。巴特曼没见过外面的繁华,就信了,跟他们上船去了伦敦。 一到伦敦,她就被塞进笼子展览,衣服扒光,只剩布料遮体,观众围观指点,这事闹得沸沸扬扬。邓洛普和塞萨尔就靠这个赚钱,对她的痛苦不管不问。展览在皮卡迪利广场附近进行,门票卖得飞起,观众多是上层人和好奇的市民。1810年11月,非洲协会告到法庭,说她被奴役,但巴特曼通过翻译说自己自愿,还签了合同。法庭没管,展览继续,她后来去曼彻斯特等地巡展。1811年12月,她在曼彻斯特大教堂受洗,但境遇没变。1814年9月,塞萨尔把她卖给法国人亨利·泰勒,她转到巴黎,继续展览,在皇家宫殿和沙龙亮相。泰勒让她戴项圈上台,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来检查她的身体,测量记录,说成种族特征。 长期折腾下,巴特曼身体垮了,染上病,还酗酒。1815年12月29日,她在巴黎去世,才26岁,死因可能是天花或肺炎。居维叶主持解剖,切下头骨、生殖器和大脑做标本,其余部分做蜡像,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标本放在玻璃柜里,供人围观,持续近两个世纪。法国科学家用这些写报告,把她的体征说成接近动物,以此证明种族优劣,支撑殖民统治。 巴特曼的故事,就是殖民主义丑陋的一面。帝国主义者把人当货物,展览赚钱,还用伪科学合理化奴役。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她死后,她的遗体还被做成标本,在博物馆展览了200多年。这不光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种族歧视的典型。南非人民在反殖民斗争中,逐步觉醒。二十世纪末,随着民主进程,政府开始为她讨公道。纳尔逊·曼德拉上台后,1994年正式要求法国归还遗体。经过外交谈判,法国2002年3月同意,5月6日遗骸运回南非,8月9日在东部开普的汉基镇安葬,民众聚集欢迎。 这事让我们看到,被压迫民族的尊严追求,从没停下。帝国主义用科学幌子,制造种族论调,就是为了殖民和剥削。巴特曼的体型在部落常见,但欧洲人当成奇观,背后是优越感作祟。她的遭遇,提醒大家,反对歧视是全球的事。我们中国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殖民遗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像非洲朋友说的,人不分贵贱,都该受尊重。 如今,世界变了,但歧视还没绝迹。南非把巴特曼视为英雄,她的回归,推动人权进步。想想看,殖民时代多少人遭这罪?我们要警惕历史重演,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权。巴特曼的标本在博物馆摆了两百年,直到1970年代才撤下,这说明斗争得持久。法国当初拖拖拉拉,才同意归还,暴露了旧思维。 巴特曼从小在农场劳作,没机会教育,但她会说荷兰语,还学了点英语和法语,聪明着呢。可殖民者不把她当人,只看体型赚钱。邓洛普他们赚饱了,就扔下她。泰勒在巴黎更狠,展览更频繁。居维叶的报告,成了种族主义工具,影响深远。 南非的斗争,体现了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我们中国支持非洲兄弟,反对西方霸权。巴特曼的故事,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下,得平等相处。她的遗体回家,是正义的胜利,但歧视根子还在,得继续努力。
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
虎虎聊娱乐
2025-09-19 13:37:12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