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

虎虎聊娱乐 2025-09-20 16:37:20

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等说出口,沙特谈判生怕中国反悔,大喊:“1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 在中东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场军售谈判藏着惊人转折。中国代表一根手指刚伸出,本意千万美元,谁知沙特瞬间报价一亿?这意外成交,牵动多少战略博弈,究竟为地区和平带来什么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东局势乱成一锅粥。两伊打得不可开交,从1980年开战到1988年才停火,波斯湾到处是沉船和爆炸。伊朗多次瞄准沙特油轮下手,还放话要毁掉石油设施。1982年,以色列出兵黎巴嫩,顺带给叙利亚重创,整个地区人心惶惶。沙特作为石油大户,钱多但军力弱,领空还被以色列飞机随便闯,安全感直线下降。王室高层天天开会琢磨,怎么搞点远程武器自保。评估下来,中程导弹最合适,能覆盖中东大片地方。 当时,能造这种导弹的国家就仨:美国、苏联和中国。沙特先找美国,递上采购单,美国一看,摇头说不行,怕影响以色列,还担心沙特太强打破平衡。沙特没辙,又跑去苏联谈,苏联瞅瞅沙特亲西方的立场,也拒绝了。两头碰壁,沙特想起了中国。那时候中国正改革开放,国防工业有长足进步,东风-3导弹射程2800公里,技术靠谱,正对沙特胃口。尽管两国还没建交,但生意总得试试。 1987年2月,沙特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秘密来华。考察东风-3导弹后,双方直奔谈判桌。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开口,沙特那边生怕中国反悔,大喊一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这笔交易总值35亿美元,对中国外汇储备来说是雪中送炭,那时中国外汇才20多亿,这钱能顶大用,支持经济发展。 导弹交付后,沙特迅速部署。东风-3成了战略支柱,射程覆盖伊朗、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地。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剑指沙特油田。沙特在电视上反复放导弹画面,伊拉克一看,部队不敢贸然南下。这威慑力帮沙特稳住阵脚,避免更大冲突。 交易不光是卖导弹,还拉近中沙距离。1990年7月,两国正式建交,从此经贸合作热火朝天。中国出口石油设备,沙特投资中国项目,双赢局面打开。中东和平需要大国担当,中国通过这种合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国防工业在改革开放中逐步走向世界。东风-3出口沙特,体现了中国武器可靠性和外交灵活性。沙特用这批导弹维护国家安全,中国用外汇加速工业升级。交易过程虽有意外,但本质是互信基础上的务实合作。 中东问题复杂,导弹只是工具,和平靠对话。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搞军备竞赛。这笔买卖也提醒大家,战略武器要服务稳定,而不是加剧对抗。沙特后来升级导弹体系,但东风-3的角色不可磨灭。 如今看,中沙关系从那时候起步,已成典范。中国企业参与沙特基础设施,沙特支持“一带一路”。这合作符合两国利益,也为地区注入正能量。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