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灼痛的女士
2025年6月26日,一位56岁的女士因舌头灼痛两个多月前来就诊。她一进门便愁眉不展地说:"医生,我这舌头火烧火燎的疼,心里也总是发慌,特别难受。"
初诊时,她舌边尖红,苔却白腻,脉象浮缓。老师仔细诊察后,提笔写下了泻黄散的方子,一边写一边向我们解释:"此病看似在舌,实则根源在脾。舌为脾之外候,脾胃伏火循经上炎,故而舌痛。"方中用生石膏、栀子直折火势,防风发散郁火,更妙在一味藿香,既能醒脾,又能防止寒凉之药冰伏气机。
处方如下:广藿香10g,甘草片6g,防风10g,生石膏45g,栀子10g。
2025年7月3日二诊:患者舌痛明显减轻,仍偶有心慌、多汗。继予原方5剂巩固疗效,调整广藿香为15g,余药同前。
2025年7月31日三诊:舌痛已缓解。
老师诊余讲解:泻黄散,又名“泻脾散”,首载于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为治脾胃伏火之代表方。我们活用此方治疗灼口综合征,正是取其“火郁发之”之意。
【认识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一种以口腔黏膜(尤其是舌部)出现烧灼样疼痛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症,客观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属中医“舌痛”“舌灼”等范畴。该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症状往往呈晨轻暮重,可伴有口干、味觉改变、焦虑或情绪低落等。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神经功能异常、激素变化、营养缺乏、口腔局部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中医多从脏腑辨证入手,认为其与“心”“脾”“胃”“肝”“肾”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如心火亢盛、脾胃伏火、阴虚火旺或寒热错杂等,治疗强调辨证求因,整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