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激动又难舍,董明珠“上交”12名士兵的举动,火到新华社了 又火了一把的她,有点儿像被三昧真火炼化,让董明珠这个“金招牌”越炼越纯,网友:三观正、大格局,她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刚刚看到一个新华社推送,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看到的您能为她点赞。 格力2025年向国家“上交”12名优秀人才,新华社对格力入伍画面进行了独家曝光,点赞近8万,可见,董明珠的含金量。 在仪式上,董明珠说:又激动又有点难舍,因为要送到部队里面去,都是格力最优秀的人,但恰恰是这种不舍,让格力得到了更多…… 因为你们到部队得到历练以后,会成为更优秀的人才,带着光荣去,同时也带着光荣回,为格力电器增光,为祖国增光…… 照片里,十二个小伙子剃着青瓜头,站成一排,绿军装还没授衔,胸口已经挺得比空调外机还直。我放大图片数了数,最左边那娃也就二十出头,嘴角绷得紧,眼神却藏不住“终于轮到我”的雀跃。我忽然想起自己大学毕业那年,爸妈把我送到火车站,嘴里念叨“去吧去吧,好好干”,手却死死攥着我的行李箱拉杆,像拔河。那一刻,我懂董明珠说的“不舍”——把最锋利的一把刀交出去,谁知道回来时刃口会不会卷? 网上清一色“董姐威武”,我刷着刷着却冒出个怪念头:要是这十二个人退伍后不想回格力,想去创业、考研、或者干脆躺平两年,董总还笑得这么灿烂吗?合同上肯定写了“服役期满须返岗”,可人心不是空调遥控器,按一下就回摆。五年前我表弟被公司送进武警,退役当天领导拉着他的手说“岗位给你留着”,结果人家在部队考了军校,现在连微信头像都换成国防服役章,原公司群早退了。老板气得拍桌子:“白眼狼!”——可我觉得,这狼挺有主见。 再扒一扒背景,格力年年送人去当兵,不是今年才起意。早年董明珠在金坛做报告就说过:“企业要为国家养兵,不能只盯着销售额。”一句话把HR整不会了:本来招人是来打螺丝,结果打一半送军营,生产线不得开天窗?后来才搞明白,格力玩的叫“人才蓄水池”——先挑最机灵的那批苗子签定向培养协议,技校毕业进来,车间轮岗半年,军事化管理预热,再整连建制送进部队。两年回来,直接提班组长,既懂压缩机又带过兵,战斗力爆表,还省了一大笔社招成本。算盘珠子噼啪响,你说她格局大,不如说她算盘精。 可精归精,我依旧佩服。同样是“割韭菜”,有人割用户,有人割员工,董明珠割的是自己——十二个好手一走,产线就得重新排班,订单高峰时恨不得她自己上去拧螺丝。我看过内部数据,格力每送一个人,培训费、误工费、退伍安置费加起来小二十万,比直接捐给慈善机构贵多了。但董总就在台上说:“这笔钱我掏得高兴。”底下供应商听得直咧嘴:您高兴,我们得加夜班补产能啊!这就是“家国情怀”的隐形账单,总有人买单,只是不在聚光灯下。 说到情怀,我想到去年在珠海航展蹭饭,格力搭了个展台,把空调外机涂成迷彩,号称“野战基站专用”,吹着二十度的冷风,旁边就是导弹模型。一堆军迷排队合影,小姐姐发扇子,印着“中国造·强军梦”。我凑热闹领了一把,回酒店越看越像广告界“cosplay”:空调再好,跟打胜仗有啥直接关系?可这就是董式套路——把商业语言翻译成部队听得懂的口号,让“格力”两个字跟“强军”绑定,省下的广告费比送十二个小哥哥还贵。你说她算计,人家偏偏站在道义高地,让你挑不出刺。 最逗的是评论区里有人操心:“部队那么苦,别把娃晒黑了!”底下立马怼回去:“人家天天在车间三十八度焊铜管,部队至少还有树荫!”我笑得手机掉地上。黑不黑倒是其次,真正的问题是:当“当兵”被包装成企业荣誉勋章,青春热血会不会变成另一种KPI?我高中班长当年就是被学校“保送”当兵,领导拍肩膀“给校争光”,结果新兵连三个月,背磨烂、腿跑裂,写信回来骂娘:“老子是来保家卫国,不是来给校长贴金!”后来他在高原守了六年,退伍时一句“终于自由”,把部队和母校全拉黑。荣誉这玩意儿,一旦量化,就容易变味。 写到这儿,我挺想问问那十二个小哥哥:你们是真的想穿军装,还是被选中去“镀金”?答案肯定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我敢打赌——不管初衷如何,两年摸爬滚打之后,他们一定会重新给“格力”和“祖国”这两个词排座次。有人把部队当熔炉,有人当跳板,有人当避风港,熔出来的钢到底用在哪,得看他们自己手里的锤子。董明珠再霸气,也遥控不了一个年轻人的二十五六岁。 我把新闻转给老同学,他在美的当工程师,回个“呵呵”:“我们也有参军指标,只是不开发布会。”一句话把我噎住。原来大家都在打同一张牌,有的喊得震天响,有的悄悄塞红包。营销的世界,嗓门大的占热搜,不代表沉默的那拨没干活。于是我又释然:董总至少把仪式摆到阳光下,让十二户人家风风光光送儿子上车,这点排面,值回票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正常大多数人吃一斤都费劲[6]
【5评论】【3点赞】
用户44xxx67
董老太寿与天齐,永远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