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什么都好,就是有个习惯不太好,那是抽烟。毛主席抽烟不分场合,会见外宾时抽,甚至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时,也不忘夹根烟来点吐云吐雾。在人民大会堂抽烟除了毛主席,可能没有第二个人敢了。 据一些公开的记载,毛主席从青年时期十八岁时就开始吸烟,直至离世前两年才停下,跨度达六十多年。 毛主席的烟瘾是真的大,身边人回忆说他经常是一支接一支,一天能抽掉两三包,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爱好,而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甚至在战时年代,烟对他来说还不只是“习惯”,而是一种特殊的工具。 抗战时期,他和战士们一同抽烟,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紧张的战局下稍微放松心情。 在开会讨论关键事务时,他夹上一根烟,整个气氛都会因为这吞云吐雾的动作变得轻松一些。 对毛主席来说,烟其实是一种解压方式,让他在极度繁重的政治思考中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小出口。 这并不是说他推崇烟草,而是历史事实就是如此,当时对于身体健康的长期危害认知有限,领导人在强压之下找到这种缓冲,不难理解。 与毛主席同一代的领导人中,很多人也抽烟,甚至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但也有人特别不同,比如刘少奇,他一辈子坚持抽“大前门”,这种烟价格便宜,一包才一毛五,相比毛主席和邓公爱抽的大中华来说要实惠得多。 毛主席和邓一样,把烟当做思考的伴侣,不过毛主席抽烟的场合更少顾忌,即使在人民大会堂那样讲究威仪的地方,他依旧照抽不误。 毛主席爱抽烟,其实还能发现他与人民群众的某种“同步感”。 比如战争年代,烟草稀缺往往是一种贵重的资源,毛主席和干部把烟分到战士手里,而他自己也没少抽,一方面是习惯,另一方面是真实的平等感。 战士们看到领袖和自己一样点着烟卷,那种亲近和鼓舞作用不言自明。 进入新中国建设时期,大会小会不断,毛主席依然需要找到一个能缓冲思维强度的出口,他就用烟来调整节奏。 这其实也说明了他承受的精神压力。 开国领袖每天要面对成堆文件、无数决策,抽烟能让他在几分钟里把情绪集中,边抽边思考,想想办法,再下手去做,事自然就办成了。 到了晚年,医生已经建议他尽量少抽,但毛主席并没有彻底放下。 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年,他才真正停掉了这个六十年的习惯。 比较有趣的是,虽然毛主席自己有抽烟习惯,但他并不鼓励别人抽烟。 当他知道身边有人不抽烟时,还会表示赞许。 说明他对抽烟这件事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清楚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习惯,只是在自己身上实在已经难以改变了。 毛主席抽烟这件小事,也是凸显了伟人身上的“生活化”,他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符号”,他也不认为自己是,而是有脾气、有习惯、有依赖的普通人,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这点“小毛病”,不仅没能掩盖他的伟大,反而成为很多人眼中一个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什么都好,就是有个习惯不太好,那是抽烟。毛主席抽烟不分场合,会见外宾时抽,
阿皮历史库
2025-09-24 10:58:00
0
阅读: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