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公开宣布,将以色列对首都多哈的袭击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 一切要从 9 月 9 日的浓烟说起。那天午后,多哈北部的建筑群落突然响起爆炸声。10 多架以色列战机组成的编队完成了 “精准打击”,至少 10 枚弹药砸向哈马斯领导层所在的楼宇。这场空袭早有预谋,以色列方面后来承认行动筹划了整整数月。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袭击发生的时机。哈马斯谈判代表团正围坐在会议桌前,讨论美国刚提出的最新停火方案。他们本是为结束加沙战火而来,却差点成了战火延伸的牺牲品。 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侥幸逃生,但他的儿子没能躲过劫难。5 名巴勒斯坦人和 1 名卡塔尔安全部队人员倒在废墟中,生命永远定格在这场未完成的和平对话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就在辛贝特指挥中心露面。他挺直腰杆宣称行动由以方 “独立发起”,承担全部责任,还反过来指责卡塔尔 “窝藏恐怖分子”,甚至放话威胁再次打击。那副嚣张姿态,仿佛彻底忘了卡塔尔既是美国在中东的关键盟友,更是推动停火的核心调停者。 美国的角色更显耐人寻味。以色列战机刚向东飞行,美军就察觉了异常并要求解释。以方直白告知袭击计划后,特朗普政府并未阻拦。事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轻描淡写称之为 “不幸事件”,特朗普本人也只愿用这四个字搪塞。 要知道,四个月前他刚在多哈签署 1.2 万亿美元协议,收下卡塔尔赠送的 4 亿美元波音 747—— 这架飞机正忙着改装成新 “空军一号”。一边收着盟友的厚礼,一边默许盟友遭轰炸,美式保护的双标嘴脸暴露无遗。 卡塔尔的反击来得迅速而坚定。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当晚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袭击痛斥为 “国家恐怖主义”。他直指内塔尼亚胡为个人利益践踏国际法,彻底破坏和平努力。 紧接着,卡塔尔宣布暂停巴以停火调解工作,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直言:“在暗杀谈判代表、轰炸调解国的前提下,谈和就是笑话。” 埃米尔塔米姆的行动更具分量。9 月 16 日,他在多哈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时,明确提出恢复调解的前提:以色列必须道歉。 17 日,卡塔尔外交国务大臣胡莱菲直奔荷兰海牙,与国际刑事法院院长赤根智子会面,正式启动法律追责程序。这个曾全力推动和平的国家,开始用法律和外交武器捍卫主权。 国际社会的谴责声随之高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发声警告,称袭击是 “非法杀戮”,严重威胁地区稳定。 连以色列国内都出现反对声音,被扣押人员马坦的母亲在社交平台怒怼:“内塔尼亚胡毁了所有协议可能,这是给我儿子判死刑!” 一个代表被扣押人员家属的团体更是直接表态,回家的希望变得无比渺茫。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终于出现裂痕。有以色列高级官员向媒体透露,政府严重低估了袭击引发的危机,总理已意识到判断失误。 但道歉对他的极右翼联盟而言形同政治自杀。卡塔尔方面表现出有限灵活,暗示可接受以色列仅就安全人员遇难一事道歉并赔偿家属,但必须承诺不再侵犯主权。 于是才有了联合国大会上的历史性一幕。塔米姆在宣布定性的同时,仍承诺不会放弃停火斡旋,只是这份努力必须建立在主权被尊重的基础上。 他提到要以 “阿拉伯和平倡议” 为基础,帮巴勒斯坦人建立独立国家,话语里藏着未被战火浇灭的和平初心。 这场定性背后,是小国对霸权的勇敢说不。以色列以为有美国撑腰就能肆意践踏他国领土,却忘了调停者的底线不可触碰。 美国以为默许袭击能巩固盟友关系,却把 “盟友信义” 砸成了碎渣。卡塔尔用最公开的方式宣告:“国家恐怖主义” 这顶帽子,是以色列用炸弹亲手戴上的。 国际社会都在看着。这顶帽子能不能戴牢,不仅要看法律追责的进展,更要看所谓的 “美式保护” 还能蒙蔽多少人。但至少现在,卡塔尔已经用行动证明:主权从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和平也绝非可以随意撕毁的废纸。
卡塔尔的反击超乎美以认知,如果完美实现目标,那么中东格局将彻底改变,以色列将非常
【9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