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官邸被围,28万菲军划出红线,马科斯不想离职,逮捕行动开始 马拉卡南宫这回真像遭了场热带风暴。2024年9月的马尼拉,街头乌泱泱的抗议人群从黎刹公园蔓延到总统官邸门口,烟雾弹、警笛声、怒吼混作一团,那画面不输菲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场面。 可这回民众不再只是喊口号,警察也不只是摆摆样子。大家都盯着一个问题:总统马科斯这回能不能扛得住? 军队亮明态度,划出“红线”,总统却死活不下台,逮捕行动也已拉开大幕,菲律宾这趟乱局,注定不简单。 说回到这场风暴的起因,“虚假防洪工程”腐败案算得上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菲律宾主流媒体的披露,这个号称能缓解马尼拉洪灾的超级工程,账面金额动辄几十亿比索,实际却成了肥水流进了个别高官腰包的提款机。 中标的承包商和背后的权贵勾结,把一大堆招标、施工、验收流程玩得明明白白,最后留给老百姓的只有水更深、路更难走。 要说老百姓这几年日子本来就不太好过,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2024年通胀率一度达到7%左右,工薪阶层的饭碗也越来越不稳。 很多人拼死拼活也填不上物价的窟窿,心里早就憋着一肚子火。腐败案爆出来,只是把火药桶的盖子彻底揭开了。 其实,这场抗议不只是为了防洪工程,更像是民众对政府失望的总爆发。要知道,马科斯家族在菲律宾是出了名的“风云人物”。 四十年前的“人民力量革命”刚把老马科斯赶下台,没想到小马科斯又靠着“繁荣与团结”的口号赢得选票。 可现实是,选前许下的承诺大多成了空头支票,百姓日子却越过越紧。那种“信了你的邪”的落差感,换谁都得炸毛。 抗议队伍里,不光有底层市民,还有曾经支持过他的青年、白领,甚至一些教会和社会团体。大家都在问:政府到底靠不靠谱?这才是马拉卡南宫被围的真正底色。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军方的存在感。菲律宾武装部队有28万人,不仅是国家安全的门面,更是政治舞台上的“裁判员”。 这次军方高调宣布进入“红色警戒”,不仅在首都加派兵力,还把各地重要设施全都紧盯着。 其实,这种“红线”操作,既是吓唬抗议者别轻举妄动,也是告诉政治圈子:现在我们站在合法政府一边,别想着浑水摸鱼。 军方这个群体有他们自己的算盘。表面上他们讲规矩,忠于宪法,马科斯只要是合法总统,他们就有义务护着。 更现实一点,马科斯上台后,军费预算、装备采购、反恐行动的支持力度都没少给,军方高层对他自然有几分感激。再加上军队最怕国家乱套,权力真空对谁都没好处,站在现政府一边,也算是保守选择。 不过,军方的底线其实很清楚:你要是把国家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咱们也不会陪着你玩到黑。历史上,菲军也不是没“变天”过。 现在军方的支持并不是铁板一块,抗议要是烧到伤筋动骨,精英阶层、商界、司法系统这些关键玩家的态度一变,局面分分钟翻车。 就像不少菲律宾评论员说的,军队不是为了谁服务,而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只要局面不失控,他们就会按规矩办事,但一旦局势崩盘,军方也会重新洗牌。 回到马科斯本人,他这回之所以死扛,靠的就是军方这张“护身符”。他表面上讲“政治阴谋”,把抗议说成反对派搅局,其实也是想稳住自家阵营,让支持者别跳船。 更关键的是,他一旦让步下台,不但个人政治生涯到头,马科斯家族的声誉也会再遭重创,甚至可能面临司法清算。 对他来说,退无可退,只能硬着头皮顶住。于是,逮捕抗议者的行动应运而生。短期内或许能震住场面,但时间一长,只会让民愤更深,外界压力更大。 像联合国人权机构、国际舆论早就盯上了,批评声浪只会一波接一波,政府的公信力就像漏水的水桶,越补洞越大。 说到底,这场风暴会刮向哪里,决定权还在民众手里。抗议声势如果高涨不退,精英阶层和军队的态度迟早要松动。国际因素也不能忽视。 美国一直盯着菲局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纠葛多年,局势一乱,谁都得重新权衡利弊。 以前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社会分裂、经济崩溃、外部势力插手,局面就会“不是你想稳就能稳”。菲律宾这场剧变,表面上是反腐,其实是几十年治理积弊和经济困境的总爆发。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马科斯政府已经站在了历史的路口。逮捕行动、军队红线,能不能压住民意的洪流,没人敢打包票。 真正决定权力稳固的,从来不是铁丝网和军队,而是民心。 菲律宾未来会不会滑向更深的混乱,还是能借危机找到出路,这考验的不只是马科斯个人的胆识,更是整个国家的韧性和智慧。眼下局势一触即发,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留给马科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参考资料:菲律宾数万人抗议政府腐败,中使馆紧急提醒 2025-09-21 15:31·澎湃新闻
菲律宾大变天,二号人物小马科斯亲戚被赶下台,将迎来亲华总统。今年九月,菲律宾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