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倒数10天,侯友宜张善政接连力挺郝龙斌,郑丽文或大势已去 国民党主席选举眼下已经杀进最后10天,谁能坐稳蓝营“头把交椅”成了岛内政坛的头号热门话题。 大佬们的站队不仅让党内暗流涌动,也给2026年地方大选和“蓝白合”的走向添了不少变数。 郝龙斌突然玩起“破釜沉舟”,侯友宜、张善政这两块“压舱石”又同时公开支持,局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郑丽文原本声势浩大,如今却像气球泄了气,眼见着“大势已去”,岛内各大媒体也顿时炸开了锅。 郝龙斌这次是真的拼了。不仅在演讲会上抛出“2026年若没扩大执政就辞职”的军令状,还主动邀张亚中辩论,把选举节奏带进了白热化。 有人说他“激进”,其实是有章法的。郝龙斌拿辞职当赌注,不只是作秀,更是要向蓝营党员证明:他有魄力、有担当,带头冲锋不是嘴上说说。 尤其是高雄、台南这些蓝军传统弱区,他下这么重的承诺,无形中把“带队打胜仗”的形象立住了。演讲现场反响热烈,支持者直呼“这才像个领头羊”。 他主动约战张亚中,其实是有意把辩论拉回现实。张亚中擅长深蓝理论,郝龙斌则更懂地方治理。 通过辩论,他反而能把话题转向实际执政,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中间选民看到自己的务实和稳健,同时也能让选民觉得张亚中太“极端”,间接把郑丽文的支持者也吸过来。 至于针对郑丽文“假民调、网络攻击”的指控,说白了就是老派选举套路。把网络高声量批成“小动作”,趁机树立自己“顾全大局”的形象。 这一招不新鲜,但在蓝营传统基本盘面前,效果还是很管用。毕竟,老党员更喜欢“靠谱”的领导,稳字当头。 很多民调早就透露,国民党支持者年龄层偏大,关注的也多是稳健执政、社会安定这些话题。郝龙斌的打法,正好迎合了老蓝营的胃口。说白了,这不是“瞎猛冲”,而是有的放矢。 侯友宜和张善政的公开表态,无异于给郝龙斌打了强心针。这两位手握新北、桃园实权的“诸侯”,在蓝营内部分量极重。 大家都明白,郝龙斌代表的是党务系统和地方派系的利益结合体。县市长们要的是能协调、能筹钱、能“摆平事”的党魁,不是搞意识形态斗争的炮灰。 郝龙斌承诺团结蓝营、协调派系,这正是侯、张最看重的。 选战一到,谁都怕自家地盘被人“和谐”了。郝龙斌的模糊“蓝白合”立场,让地方大佬们能保留主动权,既不和白营彻底闹掰,也不至于被架空。 尤其是2026年新北市长选战,谁能替蓝营守住大本营,直接关乎整个阵营的命运。侯友宜需要一个“以我为主”的党主席,而不是动不动就谈“让步”的郑丽文。 郑丽文虽然主张“蓝白合”要大胆让步,但这在地方派系看来就是“自己人不挺自己”。 侯友宜和张善政的选择,其实是地方县市利益与党务权力的合谋。谁都不想冒险,谁都想稳妥,郝龙斌正好是那个“不出格”的人选。 再说郑丽文,作为网络流量担当,确实有媒体号召力。但地方派系担心她的高调和激烈主张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尤其是“白营”合作底线模糊,让蓝营大佬们心里不踏实。 比起“喊口号”的冒险家,地方诸侯更愿意押宝一个可控、好沟通的“老江湖”。新华社和环球时报也多次分析,新北、桃园是蓝营的战略要地,这两位大佬的表态,分量重得很。 郑丽文的局势就像一出网络流量秀,热闹归热闹,真正能投票的“组织票”却不买账。 她靠网络、媒体刷存在感,赢得的是“空气票”,但党内选举说到底还是基层动员、地方派系起主导。 历史上太多案例,网络红人最后败给老派“系统力量”。这次也是一样,侯、张的大动作一出,郑丽文的声势一下子被压了下去。 蓝白合路线在党内本来就有分歧,郑丽文的“示弱”姿态让很多老党员不爽,觉得她不像个带头人。再加上民调一有波动,支持基础就松动,底盘不稳,说散就散。 她没有强大的地方人脉,没有行政资历,光靠网络和议题炒作,还是撑不起一个大党。老党员投票讲究“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谁喊得响就跟谁走。 最近的民调也显示,关键事件一出,支持度立马起伏不定,网友热闹,基层却没动静。 党内这种选举,靠的不是粉丝打call,而是“组织部队”,谁能调动人马,谁就能胜出。郑丽文缺的正是这股“地气”。 随着侯友宜、张善政的站台,郝龙斌的胜算已经大大提升。这场选举的悬念正在消退,蓝营内部的力量也开始向一个方向聚拢。 只是,新的党主席能不能真正整合各派,带领蓝营突围2026,还是个大问号。 毕竟党内各路人马的矛盾,不是一场选举就能抚平。国际上不少分析都说,国民党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人扯自己人后腿,给了对手喘息的空间。 民进党那边看着蓝营自家“内斗”,乐得静观其变。蓝营这次选举,表面上是定局,实际上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后面的路,能不能走稳,蓝营还得再下不少功夫。 参考资料:国民党主席政见会台中场,郝龙斌怒批:散播谣言的才是敌人! 2025-10-08 09:44·台海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