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你只告诉孩子“别向东”,却忘了说该去哪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家长习惯于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对”,满心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可结果却发现,孩子似乎毫无长进,依然会重复类似的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持续纠错的教育方式,本身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成长模式。

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可能自我”的论述,恰好解释了这一点。他写道:“我们的可能自我包括梦想中的自己的样子,他会激发出一种我们渴望的生活愿景。同时,我们的可能自我还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他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

这段话揭示了一个关键:有效的教育,不能只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还必须指明“应该做什么”。一味地批评,就像只拆毁了旧的房子,却没有提供新的蓝图,只会让孩子在原地陷入茫然。

举个例子:你对孩子说,“如果再往东走,我就打断你的腿。” 可是,他应该朝哪里去呢?西、南,还是北?作为家长,如果你没有指明方向,没有帮他勾勒出那个值得奔赴的愿景,他最大的“成就”,或许就只是停留在原地——只要不向东,不挨骂,便已是万幸。

然而,在那未被指明的方向中,也许恰恰藏着他的天赋与热爱。他不爱学数学,却可能喜欢画画;他不擅长表达,却可能善于搭建。只是,这些闪光点,都在“不要向东”的警告声中被忽略了。

因此,健康的家庭教育,应当是一种双向的界定:既要清晰地划出底线,告诉他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要温柔地点亮灯塔,鼓励他去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当“避免成为的自我”与“渴望成为的自我”同时清晰,孩子的成长之路才会完整而有方向。

说到底,真正的引导,是既给予深渊的警示,也指明星辰的所在。唯有同时驾驭这两种力量,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既稳,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