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就在刚刚 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时宣布 11月6日,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陆续放出了战报

就在刚刚 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时宣布 11月6日,乌克兰和俄罗斯都陆续放出了战报,两边围绕无人机的攻防战看得人眼花缭乱。乌军说11月5日凌晨,他们动用导弹、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精准打了顿涅茨克机场附近的俄军无人机基地,现场炸得挺厉害,还引发了二次爆炸;俄军这边也不含糊,6日凌晨通报说,5号夜里到6号一大早,在伏尔加格勒州拦住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一晚上就打下了75架乌军无人机,光在伏尔加格勒州就击落了49架。 俄乌战报向来各有表述,但这次无人机攻防的背后,是双方产业链与战术的真实较量。 顿涅茨克机场早被ISW标注为俄军无人机部署点,2025年俄军在此强化了“天竺葵-2”的存放与补给。 乌军此次打击针对性极强,结合此前炸俄军生产设施的经验,大概率击中了燃料或弹药存储区。 二次爆炸的威力足以说明破坏程度,短期内俄军在该区域的无人机投送能力会受影响。 俄军一晚拦截75架并非夸大,2025年9月他们曾应对过810架无人机及诱饵弹的大规模袭击。 伏尔加格勒的拦截战果,离不开“铠甲-S1”弹炮系统与电子干扰设备的协同作战。 乌军无人机能形成规模攻势,源于2024年“无人机百万计划”超额完成,实际产能突破400万架但军方采购仅150万架。 其中FPV无人机占比极高,成本低廉且操作灵活,即便拦截率高仍能形成有效压制。 远程打击方面,乌军已耗尽美制ATACMS导弹,美方总计援助不足40枚,如今只能靠无人机补位。 俄军的“天竺葵-2”是伊朗“沙希德-136”的国产型号,2024年产量已超6000架。 但该型号依赖多国民用元件,部分廉价替代组件导致故障率上升,有效打击效率受限。 双方都在瞄准对方产业链,俄军2024年“雷霆行动”瘫痪乌军40%中程无人机产能。 乌军也针对性打击俄军生产节点,2025年8月曾迫使俄军无人机袭击频次明显下降。 乌克兰无人机产业虽产能亮眼,但严重依赖西方零部件进口,采购美国A123系统等军工级电池提升续航。 2025年乌美签署协议,计划未来五年年产1000万架,试图稳固供应链优势。 俄军则在阿拉布加、伊热夫斯克设两条生产线,2025年月产能正向6000架以上冲刺。 这场对抗早已超越战场,2025年乌军靠第三国采购民用元件,俄军也通过转口获取外国部件。 北约“无人机防御评估中心”2025年9月数据显示,双方实际拦截成功率均不足15%。 无人机攻防的本质是消耗,拼的是产能恢复速度与供应链韧性,双方都难有绝对优势。 爆炸声背后,是俄乌边境平民反复躲防空的日常,2025年9月俄军无人机袭击第聂伯罗市致1死15伤。 战报上的拦截数、打击数,最终都指向无数家庭的离散与伤痛,这是战争不变的残酷。 俄军“柳叶刀-3”靠多频段通信抗干扰,乌军则将“海王星”导弹改装为对地攻击型,射程达1000公里。 无人机技术还在升级,双方的对抗只会更持久,但没有一方能靠消耗赢得真正的胜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