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军最特殊的军衔“中将加上将衔”,首位获得该军衔的将领是谁? 1935年国军推

国军最特殊的军衔“中将加上将衔”,首位获得该军衔的将领是谁? 1935年国军推行新的军衔制,将官分为5级,分别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三个上将军衔人员是有定额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特级上将定额1人,仅老蒋佩戴该军衔;一级上将定额9人,包括8位陆军上将、1位海军少将;二级上将定额20人。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要等到这些一级、二级上将出现逝世或退役,后面的中将才能递补为上将,这将导致相当一部分资历深的中将军衔得不到晋升,为了平息他们的不满或拉拢他们,国军便增设了“中将加上将衔”。 所谓的“中将加上将衔”是指铨叙厅登记的是中将军衔,但可以享受上将待遇。新军衔制是在1935年开始推行,但在1936年老蒋就增设了“中将加上将”军衔,足见这套新军衔存在的缺陷。 自1936年至1949年,老蒋共授出了47位“中将加上将衔”,相比于满大街的国军中将、少将而言,老蒋对这一军衔的授予还是比较克制的。 第一位被授予“中将加上将衔”的国军将领是张发奎,张发奎是粤系将领,早年是孙中山先生的警卫营长,后又担任“铁军”军长,于1936年9月授“中将加上将衔”,时任皖赣浙闽边区绥靖主任。 1945年10月陆军二级上将陈调元病逝,张发奎递补为陆军二级上将,张发奎后来还曾担任国军的陆军总司令,但终其一生都没能晋升陆军一级上将。 实际上在1936年授“中将加上将衔”的国军将领有14位,除了张发奎外,还有陈诚、张治中、卫立煌、钱大钧等中央军名将,当然还有其他派系的将领,如西北军将领孙连仲、庞炳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