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候,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你活不过一年!一年后,马周又来了,袁天罡大惊:你将位极人臣,怎么做到的? 马周没有立刻作答,他反而问袁天罡:“先生可还记得,当初你劝我回去准备后事?” 袁天罡点头,他当然记得那个穷书生。那时的马周面色枯槁,精神萎顿,像是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人。马周缓缓开口:“要说怎么活过来,得从那天算命之后说起。” 贞观六年,马周失意落魄。他科举连试不中,家境困顿,投靠的县令亲戚厌烦他,连炊米的钱都被断了。他在长安街头游荡,看见袁天罡摆摊做卦,便花了身上仅剩的铜钱求个解释。 袁天罡看他面色暗沉,语气沉重:“你命中有劫,过不了一年。” 马周愣住。他既无功名,也无家产,既不在军伍,也不涉官场,他想不出会在哪遇险。他只问:“可否补救?” 袁天罡没有继续解释,只收起摊具:“你这命格,难有转机。” 马周离开摊位时,眼前一阵阵发黑。他想了许久,忽然意识到:既然命不久矣,那这世上便再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从那之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他原本谨慎拘束,如今却什么事都敢管。 有一次,他替一名被欺压的小商户写状告亲戚官吏,旁人吓得躲得远远的,马周却只说:“我本就活不长,还怕什么?” 数月下来,长安城许多人都听说城隍庙旁有个不求回报的穷书生。有衙役来找麻烦,却被市井百姓围住理论,反倒不敢乱来。 这一年的经历,让马周的身体比过去强健许多,整个人精神越发清醒。他写的文章给市井百姓读,也给商贩解释律法。他长期接触民情,见到的事多了,感触也深。 马周的变化,引来了一个偶然的机遇。一天,他被程咬金的家丁带走。原来他曾救下的一个落水孩童,正是程咬金的孙子。程府设宴答谢客人,其中包括中书侍郎常何。 常何与马周闲聊时,听他讲起百姓疾苦、官吏弊端,竟听得十分认真。他让马周写成文书送到府上。 马周回去后写了十二条奏议,把减轻赋役、整顿吏规等事写得清楚。反正他认为自己命不久矣,便毫不保留地写出心中所想。 常何看后大为震动,转呈太宗。几天后,皇宫来人说太宗召见。太宗开门见山:“你的十二条建议,朕整夜难眠。你愿意入翰林院为官吗?” 就这样,一个原以为自己只剩几个月可活的人,被太宗亲自任命为翰林院待诏。 贞观七年春,马周已官至中书舍人,位列朝堂。他走到西市,遇见了袁天罡。袁天罡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活下来的?” 马周轻声道:“你说我活不过一年,那我就把自己当作一个必死之人。既然必死,还需顾虑什么?不怕失去,也不怕得罪人,见到需要帮的人就帮,见到不平之事就去说。” 马周能翻转命运,是因为那一年他“无所畏惧”,尽全力去做以前不敢做的事,最终让他从草野走入庙堂。 袁天罡面对这样的变化,只能承认一句:“这等命,我看不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