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带着大军出塞,黄沙里趟出七场胜仗,斩俘匈奴好几万,可后方运粮的民夫,十个人里得倒下三四个。有人说他这“常胜将军”的名头,是靠堆人命堆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 那会儿打匈奴,最难的不是拼刀子,是把粮草送上去。漠北那地方,千里无人烟,水草难寻,运粮队得靠牛车马车硬拉,走一路丢一路。卫青一次出兵好几万,光运粮的民夫就得十几万,每天消耗的粮食像流水。有回部队追匈奴追急了,断了粮,士兵们啃草根、煮马鞍,差点没饿死在沙漠里。 可要说这是“后勤灾难”,也不全对。卫青不是没脑子的莽夫,他每次出兵前,都让工匠改进运粮车,还学匈奴人搞“轻骑速进”,让部队自己带够几天的干粮,先冲出去再等补给。七出漠北,虽然损失大,但每次都捣毁匈奴的王庭、粮仓,把他们赶到更北的地方,汉朝的边境安稳了不少。 老百姓确实遭罪。为了凑军粮,地里的庄稼刚熟就被征走,家里的壮丁要么当兵要么运粮,不少人家最后只剩孤儿寡母。有大臣劝汉武帝“别打了,国库空了”,汉武帝骂回去:“现在不打,将来匈奴打到长安,更没好日子过!” 卫青的“常胜”,其实是用短期的痛换长期的安稳。就像家里遭了贼,你得花钱请人、买家伙去赶,当下看着肉疼,可不赶,家迟早被搬空。他七次出征,把匈奴的元气打伤了,后来霍去病才能顺着他的路子,直捣狼居胥山。 只是这代价太沉。史书里写“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说的就是那会儿的惨状。但换个角度看,要是没有卫青硬扛着,汉朝可能就不是后来的大汉,而是第二个被匈奴欺负的秦朝。 说到底,卫青的胜仗里,确实裹着无数民夫的血泪,可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打匈奴是国家层面的选择,他能做到七战七胜,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历史上的“常胜”,从来都不是只有荣耀,背后藏着的,往往是无数人的咬牙硬撑。卫青霍去病 卫青传 汉骠骑大将军 匈奴故事 匈奴人起源 匈奴起源 匈奴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