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湖北一装修师傅贴砖时,意外看到包装上有二维码,他拿出手机扫码,结果中了2万红包,

湖北一装修师傅贴砖时,意外看到包装上有二维码,他拿出手机扫码,结果中了2万红包,甚至还抽到6666元现金,可谓是意外之喜,可房主知道后,认为瓷砖是自己买的,这奖金应该归自己,可装修师傅拒绝归还,被房主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湖北咸宁的装修师傅王某,前段时间在业主李某家贴瓷砖,歇口气的功夫,瞥见瓷砖外包装侧面印着个二维码,闲着也是闲着,就掏出手机扫了一下,没成想直接中了个2万的红包,后来才知道是品牌方的权益券或者现金抵扣,更让人惊喜的是,还抽中了一等奖6666元现金!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王某一个踏实干活的打工人,遇上这种意外之喜,当场就乐开了花。 可这开心没持续多久,就变成了烦心事。原来领这笔钱没那么容易,品牌方要求挺严,得核实瓷砖的购买门店,还得配合线下门店做三天宣传广告才能放款。 王某为了把这6666元现金拿到手,特意请了三天假,跑前跑后对接门店、配合宣传,费了不少功夫才终于把钱落袋为安。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幸运奖”,结果半个月后,业主李某知道了这事,心里立马不平衡了。 李某觉得,瓷砖是自己花真金白银买的,那瓷砖包装袋作为附属品,自然也该归自己所有,依附在包装袋上的奖金,不管是2万的红包还是6666元现金,都得是自己的。说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瓷砖是他买的,好运也该算在他头上。于是他找到王某,要求把6666元现金还给他,可王某觉得这奖是自己扫码扫出来的,还特意请假跑了三天手续,凭啥要还? 两人各说各的理,吵来吵去没结果,李某一气之下,直接把王某告上了法庭,就为了这6666元的奖金归属。 这事儿传到网上,网友们也吵翻了,有人站房主,有人站装修师傅。说起来,两边的理由都有点道理。 房主李某的想法其实挺实在,瓷砖是他花钱买的,包装袋确实是购买瓷砖的附属物,按照道理,附属物带来的收益也该归购买者。就像平时买牛奶,箱子里藏着中奖券,哪怕是别人帮忙开箱发现的,奖金也该是买牛奶的人拿,这个逻辑听着没毛病。 而且品牌方的抽奖规则里也写了,参与资格得是“产品购买者”,李某作为业主,确实是瓷砖的购买人,从规则上来说,他好像也占理。 可反过来想,装修师傅王某也没做错啥。要是他当时没注意到那个二维码,或者扫了之后是“谢谢参与”,随手把包装袋当建筑垃圾扔了,那这6666元现金对李某来说,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死钱”。 而且王某为了领这笔钱,特意请了三天假,耽误了干活挣钱,还跑前跑后配合品牌方宣传,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没有李某买瓷砖,确实没这个中奖的机会;但没有王某的扫码和后续的辛苦奔走,这笔奖金也落不了地,等于说两人都为这笔钱出了力。 最后咸宁法院的判决,算是给这事儿画上了句号,也挺让人服气的,判王某返还李某3333元,相当于把6666元奖金平分了。法院这么判,其实挺有道理的:一方面承认了业主李某的权利,瓷砖是他买的,他拥有瓷砖和包装的所有权,这是奖金的源头,所以该拿到一半;另一方面也认可了装修师傅王某的付出,是他发现了奖项、保全了包装袋,还花时间精力去领奖,这些劳动也该有回报,所以也该分一半。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一个出钱,一个出力”,缺了谁都拿不到这笔钱。法院的判决既没偏帮哪一方,也平衡了两边的利益,算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本来王某和李某之前的关系还不错,业主觉得王某干活实在,王某也觉得业主靠谱,经这么一闹,这主雇情分怕是要打折扣了。 其实想想,6666元虽然不少,但比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和气,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不过这案子也给大家提了个醒,遇到这种意外之财,要是涉及到别人的东西,最好还是提前沟通商量,免得闹到法庭上,伤了和气不说,还得费时间费精力。而法院的判决也让我们明白,不管是财产的所有权,还是个人的劳动付出,法律都会兼顾到,这样才既公平又合理。 (来源:咸宁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