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37年南京大屠杀,毛主席和蒋介石得知后,都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1937年12月13日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一天,这一天日本人攻占南京,开展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全副武装

1937年12月13日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一天,这一天日本人攻占南京,开展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据不完全统计,全副武装的日本人对已经放下武器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展开杀戮,遇难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0万之多。

可能很多人对那段历史没有亲身经历过难以感同身受,日本也在极力否定这段惨痛的历史,可随着今年一部《南京照相馆》的上映,那段悲惨屈辱的历史再度浮现在国人眼前,悲痛愤恨的真情实感扯下了日本人最后那张麻木不仁虚伪的面巾。

这样一件震惊国内外的大事件让当时各国领袖都为之惊骇,甚至不少国家更站出来在国际媒体上公开指责日本人的反人道主义。

那么在南京大屠杀的这一惨案过后,当时我国两大党派的领袖毛主席和蒋介石又作何反应呢?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蒋介石的错误应对

对于蒋介石来说,日本攻克南京制造惨案是他没有想到的,1937年前,要不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恐怕蒋介石还在不遗余力的开展自己的“剿共”工作。

那个时候东北地区已经基本沦为日本人控制地区,但蒋介石之所以执意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认为日本不会轻易对中国宣战,他完全可以在清除异己后再集中火力对准日本人。

可当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一下傻了眼,在他眼里的弹丸之国竟然有着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战术素养和人员配置比自己的精锐部队还要好。

眼见多次抗议和寻求和平解决方案无果,蒋介石在8月组织了70万兵力和日本人正面对抗,在这场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中,蒋介石可以说拿出了自己的王牌军87和88师全部力量应对日本人。

该怎么评价这场战役的结果,从好的角度来看我们粉碎了日本人企图在三个月内消灭侵略我国的野心。

从不好的一方面看,这场战役我国损失了25万战士,上海的失守让南京彻底暴露在日本人面前,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痛失利让其他部队都犯了嘀咕:“我们能打过日本人吗?”

11月中旬,刚刚拿下上海的日本人向南京发动了攻击,日本人水陆并进从无锡、苏州等地对南京形成了包围之势,蒋介石接连三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守卫南京的方法,但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损失惨重没有守城的价值。

就在蒋介石下令全部撤离南京之前,唐生智站了出来说:“若是我们撤离南京,那怎么跟南京的老百姓交待,又怎么跟全国民众交代。”

蒋介石太明白唐生智所说的战争影响了,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南京城和别的城市不一样,作为彼时中国的首都,要是开战不到半年就让敌军把首都攻克,自己还带着军队仓皇出逃,这样的恶劣影响不亚于慈禧躲避八国联军。

放眼历史上弃城而逃的皇帝没有一个不被后人唾骂,蒋介石自然担不起这样的罪责,唐生智既然站出来说,那就让他担任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在撤向江西后,给唐生智留下了25万的兵力,在他心里是希望唐生智抵抗住日本人的进攻,他还寄希望于先前淞沪会战是一次偶然的失败,唐生智能为中国军队重新正名。

不过这唐生智虽然勇气可嘉,但是战场谋略和战术思维和那些将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也直接导致了南京城的惨败。

南京城池沦陷

唐生智上任后第一项命令就是把长江沿岸的船只全部收缴,表面上来看这是为了表示自己要和南京共存亡的决心,但也把南京老百姓最后逃离地狱的生路给彻底堵死了。

随着12月5日战争正式打响,国民党的溃败超出了唐生智的想象,他本来以为就是打不过日本人,那么还能勉强支撑几个月,可没想到短短5天的时间前线阵地全部丢失。

蒋介石给他发去电报提醒他:“若情势不能持久,可撤退待机再反攻。”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唐生智怕了,他带着手下迅速撤出南京城,留守的十万国军部队兵败如山倒,此时滞留在南京城的中国人还有50多万。

唐生智在撤离南京前隐瞒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唐生智要撤离的消息在军内蔓延,国民党军心大乱,因为已经把大批的渡船撤走,剩下的几艘船引起了众人的哄抢,更有甚者拿出武器指向了自己的同胞。

直到唐生智等人撤走后,国民政府才开始公示让南京市民尽快撤离,可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南京外围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老百姓还以为国民政府能做一次殊死抵抗,却没想到等来的是12月13日,日本5万军兵正式进入南京城,开启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尤其是已经夺取了当地城市的统治权后,军队都会采取宽容相济政策,可是日本人一面高喊着让南京百姓放下武器的口号,一边又开展着惨无人道的杀戮。

这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日军16师团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100人赌注,当时两人在南京城内作出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的赌约,两个人的这一兽行不但没有受到日本国民的指责,反而还反以为荣的登上了本国的报纸,自称是“日本天皇的英雄”。

日本在南京的罪行罄竹难书,下到刚出生的孩子,上到满头白发的老人都成为了他们泄愤取乐的对象。

他们本以为自己的这些无耻行为没人会知道,却没想到像约翰.拉贝类似的外国人把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全部记录成文字手稿,在离开南京后不断公之于众,这些行为同时震惊了全世界,日本人的这些行为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指责和抨击。

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应对

受限于当时的通讯技术,毛主席和蒋介石知道南京城池沦陷且30万无辜百姓遭受无妄之灾已经是1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蒋介石是通过上海的外刊报纸得知日军在南京开展的无差别杀人行为,看完报纸后蒋中正十分愤怒,他立马组织国民党有关人员记录日军在南京屠杀我国同胞的一系列真相。

通过撰写《日军暴行》一书唤起更多不明真相的国人一同抗日的勇气和决心,在多次会议上,蒋介石谈起南京大屠杀的惨案确实十分自责,在日记中他更是写下“痛极”两个字难掩悲痛之情。

其实在他心里也知道,这次惨案的背后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来不管抗日战争胜与败,自己这一撤退的错误决定都要成为其他人口诛笔伐的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毛主席是在1938年2月得知消息的,因为八路军的根据地在延安地区,随着《新中华报》发表文章后,消息才逐渐向西北地区传递,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看完报纸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在延安召开的党中央最高会议上,毛主席说到:“必须要让日寇血战血偿。”在场的所有共产党员和我军指战员得知消息后都气得全身发抖,会议也在一阵阵严肃讨论声中达到顶峰。

在此后一段时间中,毛主席用一本简明扼要的《论持久战》告知全国国人只要我们能够和日本人僵持下去,那么我们终将会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毕竟在当时来看,日本人气体用南京地区的惨案震慑我国军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果,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都被日本人强硬残酷的手段所震慑。

这个时候毛主席通过发表文章和演讲极大的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很多默不作声的百姓也认识到,如果不能拿起武器和日本人做殊死决斗,那么等待中华民族的只有死亡一条道路。

在白崇禧的推荐下,蒋介石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不吝赞词,由此可见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蒋介石和毛主席虽然出发立场不同,作出的决定不同,但本质上仍然都是为了反击日本侵略者,早日为中国人民夺取战争的胜利而努力。

这也才有了后来百团大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时国共双方的通力合作,极大的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直到1945年彻底将日本侵略者战胜,用鲜血谱写了一篇中国军民的英勇赞歌。

结语:

时至今日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都不应忘却那段历史,诚然蒋介石在作战指挥和战术安排上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但是我们仍然要认识到,造成如此悲惨结果的罪魁祸首还是日本的军国主义。

在新时代力求和平发展的当下,铭记历史我辈自强更应该成为我们民族践行团结合作,共同应对世界各种错综复杂问题挑战的根本任务。

史料来源:[1]王一:国家纪念日不能忘却的故事[J].新湘评论,2015

评论列表

刚刚好
刚刚好 8
2025-10-29 11:57
蒋介石民族之千古罪人!
东风31A制捣捣蛋
东风31A制捣捣蛋 6
2025-10-29 08:48
彭总发动的百团大战才是壮我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