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营养治疗
(1)疾病及其营养代谢的特点①蛋白质代谢患者伴有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且疾病原因导致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长期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患者瘦组织减少,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下降。②糖和脂肪代谢约70%~75%的患者有葡萄糖耐量降低的表现,糖耐量曲线出现类糖尿病变化,血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脂质合成代谢亢进和分解代谢受抑制。③水、电解质代谢随着肾脏功能的减退,肾脏保持和调节钠平衡的能力降低,即可引起水钠潴留,也可以引起水、钠缺乏。肾脏的排钾功能减退,严重的酸中毒,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摄入高钾食物等,可导致高钾血症。呕吐、腹泻、钾摄入不足以及使用排钾利尿剂等可导致低钾血症。慢性肾衰竭患者亦可出现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④酸碱平衡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以及排泄氢离子的能力减退,引起酸碱失衡。
(2)营养治疗原则①低蛋白、麦淀粉饮食疗法对于未进行透析的肾病患者,限制蛋白质极为有益,大多数患者可减少氮代谢产物的堆积,保存残存肾功能,减缓病情进展。麦淀粉饮食的原理是在每日蛋白质限量范围之内,用含植物蛋白极低的麦淀粉或其他淀粉全部或部分代替大米、面食等主食,以满足能量的需要,将节约下来的蛋白质用高生物价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牛乳、瘦肉等补充。②充足供给能量低蛋白饮食时,能量必须供给充足,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可按30~35kcal/(kg·d)供给。③控制脂肪的摄入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有益于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肾小球硬化。④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患者存在水肿或高血压时,应限制钠的摄入。铁、钙、水溶性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易缺乏,除在膳食调配时尽量补充之外,可适当补充口服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