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被赋予了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市数不胜数,屹立在安徽省省会以西的六安市,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六安市从最初的“六县”,到“六安州”再到现在的“六安市”,时代的目光一直在六安地区流转,从未有过半点分神。
而六安市也没有辜负时代对她的厚爱,从古至今,六安市豪杰并起,从春秋楚国杰出政治家孙叔敖、到北宋“宋画第一人”李公麟,乃至近现代的“未名四杰”,都是足以代表六安市历史厚度的名人逸士。
那么,你知道六安市的历史究竟有多么久远吗?
“六安”之名的来历对六安不了解的人,想必会将六安二字中“六”的读音读成数字“六”,但其实不然,六安的“六”,实际上应该读成大陆的“陆”。
关于“六”和“陆”的说法可并不是后来人瞎编的,而是真真切切有史可考的。
早夏朝还未建立,中华大地上的文明形态还保持在“联盟时代”的时候,辅佐了尧、舜、禹三位远古帝君的皋陶氏就埋葬在这里。
在那一时期,禹帝甚至想让皋陶氏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下一任九州共主,要不是当时的皋陶氏已经上了年纪,在禹帝退位之前就去世了,恐怕皋陶氏就不只是被誉为“上古四圣”这么简单了。
当然了,在那一时期,六安还不叫六安。根据史料记载,在皋陶氏死后,禹帝为了纪念皋陶氏的功德,将他的子孙后代分封在当时的“英”、“六”等地,这个“六”,就是六安的第一次被记载的名字。因为在早期的中华文明中,还没有出现像现代那么严明准确的地籍划分制度,所以后来的人们还是根据在六安市的皋陶墓推断出“六”这个地方就是六安市的。
等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六安”这两个字才正式出现。不过由于当时的国家组成性质不同,当时的六安是衡山王刘赐的领地,被称作“衡山国”。直到衡山王刘赐和兄弟淮南王刘安因造反失败被赐死,“衡山国”才改名为“六安国”,并将“六安”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六安“四县三区”的形成尽管那时的历史书上已经记载了有关“六安国”出现的时间和事件,但在当时,“六安国”虽然名为国,领地的范围却始终在变来变去。加上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丈量标准不一,形制记录不一,真正能够确定六安地区大小的方法,只能是从史书中一点点地查找。
除了汉朝时期的记录过于复杂,不便翻阅之外,其他朝代的各种变动还算是简单。从南北朝起,六安市下辖的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在内,乃至于六安市市区都被重新取了个“霍州”的名字。而既然“改县为州”,自然也就要新建一个“州治所”,也正是因为这个霍州的州治所,将霍山县县城的位置定了下来。
到了唐朝时期,六安市则直接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被划入了当时的庐州和寿州。庐州这个地方,熟悉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指的就是现在的合肥市。而寿州,则是对应着现在的寿县。
再到明清时期,原本的庐州和寿州被取缔,六安也就被凤阳府和庐州府瓜分。而一直到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六安的地域范围依旧没有形成现在这样的建置。
真正使得六安市形成了现在这“四县三区”格局的,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接连爆发,之前的地域划分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和平发展的需求,继而,在经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商讨之后,敲定了六安市现在的“专区范围”,正式形成了以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三区并以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四个县为区域的六安市。
六安的历史和人文六安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相比起历史上辖区的变动要简单得多,总的来说,从六安市开始,辐射向安徽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中,只有一个“皋陶文化”和“红军文化”。
“皋陶文化”讲的就是“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氏传承下来的“五教五礼”文化,“五教五礼”的诞生,也正是皋陶氏可以与尧、舜、禹三位上古帝君并列的原因之一。“五教五礼”本身的意义并不复杂,毫不夸张地说,周朝的《礼》正是皋陶氏“五教五礼”的补充和增添,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更多了些阶级和政治的意为。
“红军文化”不必多说,我国近代史所遭受的一切伤痛想必没有中国人会不了解。而红军文化的诞生,就是出自于那一痛苦时期。
自一九二七年以委座为首的国民党背叛革命,将屠刀对准共产党之后,身处皖西地区的党组织不得不“从明转暗”,以《红旗报》、《火花》半月刊、《红旗》三日刊、《苏维埃》周报等报纸、刊物为媒介,向人民大众宣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救国治国方略。这时的皖西北特委等党组织就是在敌人的炮火中、奸细的搜索中,将一抹抹鲜红遍洒在中华的大地之上,写就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红色诗歌。
而除了这两个特征鲜明的文化之外,流传在六安市的历史文化自然不在少数,这里限于篇幅,便不再多做阐述。而对一座建置时间达四千多年的古城来说,六安市这几乎贯穿了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度,其内的人文浓度、高度和厚度,更是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叙述。
结语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如六安市这样的文明之瑰宝,尽管史书上的历史记录是死的,是了无生气的,但只要我们肯去挖掘,我相信我们却依然能够从那一行行干涸剥落的前人字迹中,品味出属于那段历史的气味。
这,正是我中华民族之自豪,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而依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底蕴。
原名皋城 ,现用六安,此地文化有多深?
低调的六安,千古之城,还有多少惊喜是大家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