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祥凯 郑雯
在全球范围内,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致死致残率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沉重。近日,一项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陈玉国教授和徐峰教授开展的研究,首次为我们提供了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院外心脏骤停(OHCA)的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的全面数据,为其未来防控提供了重要方向性指导。
该研究基于国家重大项目“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基线调查”(BASIC研究),首次系统描述了我国儿童与青少年OHCA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显示,我国经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即120接诊的儿童与青少年OHCA年发病率为5.5/10万人,经EMS救治的儿童与青少年OHCA年发病率为2.4/10万人。在EMS救治的OHCA患儿中,男童为主(66.7%),发病地点多位于住所(60.8%),创伤、窒息和溺水等非疾病性病因(54.2%)占比高。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地点和病因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婴幼儿以窒息多见,儿童则以创伤更为常见,青少年则以心源性病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在公共场所(如街道、学校等)的比例明显升高。
研究还提示,旁观者心肺复苏(CPR)实施率为24.3%,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率为0.5%。EMS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2分钟,院前肾上腺素使用率为52.7%,高级气道应用率为14%,患者送入急诊后亚低温治疗的比例为0.9%,存活出院或存活30天率为3.5%,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3.1%。
降低新生儿及儿童可预防的死亡率,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健康目标之一。该研究是我国首个全国性,也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儿童与青少年OHCA注册登记研究,为降低儿童及青少年可预防的死亡率提供了指导。研究提示在儿童与青少年OHCA中非疾病性病因占比高,说明预防意外事故是降低儿童与青少年OHCA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不同年龄组儿童与青少年病因差异为相应年龄段的OHCA预防提供了关键方向性指导。
该研究显示,在我国,尽管儿童与青少年OHCA存活率优于成人,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心肺复苏生存链中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的实施情况较发达国家有差距。未来应继续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的儿童与青少年CPR培训,优化救治生存链的各个环节;国家在急救医疗资源布局、全社会培训宣传教育、学校等周边交通和公共设施规划方面也有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与青少年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更为经济高效的战略规划和防控策略。此外,应继续开展全国性OHCA注册登记,动态评估救治质量、各类改进措施效果并持续改进。
此项研究的成果已发表于世界急危重症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危重病医学会会刊《重症监护医学》(Crit Care Med),为改进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儿童与青少年OHCA救治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该研究的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博士生赵祥凯、副主任医师郑雯及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马渝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教授和徐峰教授。“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基线调查”(BASIC研究队列),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牵头,与全国数十家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持续进行心脏骤停全国性登记调查和随访,目前规模已超50万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