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为什么宁可眼睁睁看着单位烂下去,也不愿意动一动。
单位管理混乱,流程一团糟,员工怨声载道,可领导却好像视而不见,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整顿举措。
“领导到底怎么想的?”这可能是许多职场人在面对单位乱象时,最想问却又得不到答案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分析有哪些原因。
01
有意制衡
防止下属铁板一块
下属若团结一致,对领导反而是威胁。
从领导的视角看,如果下面的人都铁板一块,意见统一,那他这个领导还怎么当?岂不是被架空了?必须让他们互相牵制,才能稳坐仲裁者的宝座。
《韩非子》云:“恃术而不恃信。”领导依靠的是权术,而不是信任。制衡之道,古已有之。唐太宗让房玄龄、杜如晦互相制约,乾隆皇帝让和珅、刘墉互相监督,今天的领导,玩的也是同一套把戏。
你会发现,领导经常在A面前说B的不是,在B面前暗示A有问题。有时甚至会故意制造矛盾,让下属互相牵制。当你看到两个部门为了一点小事争得你死我活时,可能正是领导最安心的时候。
所以部门之间墙高筑,领导不仅不着急,反而暗中窃喜。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底下人忙着互相踩脚、争那点残羹冷炙,焦头烂额,谁还有心思、有力气做大做强威胁领导?只能乖乖当棋子。
当你抱怨内部沟通成本太高时,领导可能觉得效率低点就低点,只要权力牢牢握在手里,其他都是小事。
适当制衡或许能起到正面作用,但混乱本不可控。一味放任,难保不会遭其反噬,危及自身。
02
整顿的代价太高
不如维持现状
整顿二字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却是风险远大于收益。
你动流程,就会得罪习惯老办法的老人。
你动人员,就会触动抱团小圈子的利益。
你动规矩,那些原本能捞到好处的人,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整顿失败,权位不保怎么办?
对领导来说,最安全的选择往往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维持现有平衡。任何整顿都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打破。领导心里很清楚,维持这个烂摊子,他依然是领导;掀了桌子,可能第一个出局。
历史上商鞅变法强了秦国,却遭车裂;王安石变法志在富国,却屡遭贬谪。这些教训,今天的领导比谁都记得清楚。所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绝大多数管理者的保身哲学。
单位再乱,也是乱在下面,自己的乌纱帽才是实实在在的。
03
不是不想管
而是真的没能力管
有些领导,不是不想管,是真没那本事。他的职位可能来自资历、关系或运气,但唯独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旦出手整顿,就等于向所有人宣告:“我之前管理失职”。而且他未必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好的新秩序。
人都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会下意识维护自我形象。一个能力平庸的领导,其核心管理策略就是“掩盖”与“维持”,用沉默和拖延来避免暴露自己的能力边界。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领导开会永远在讲空话、和稀泥,从不解决具体问题;制定的规章制度永远模棱两可,以便自己灵活解释;对下属的请示总是“再研究研究”、“再考虑考虑”。因为一旦做出具体决策,就可能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无能。
这种领导,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没有勇气去改变现状。嘴上都是改革,心里全是生意——保住位置的生意。
你让他去整顿,他怕一动就露馅,反而更不敢动了。维持现状,就是他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04
水浑了
才好摸鱼捞好处
清晰的制度,在某些领导眼中,反而是权力的牢笼。
当一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时,领导的个人影响力如何体现?又如何安插亲信、进行利益输送?规则的模糊地带,恰恰成为领导行使特权、换取忠诚、实现个人意图的最佳舞台。单位乱了,他才好办事。
报销?制度越模糊,他批给谁快、卡谁一下,全是“心意”。
提拔?规矩越不清,他说谁行谁就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采购?流程越乱,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越大。
混乱才有自己利益。水越浑,领导越能自由发挥,从中捞取看不见的好处。你把水搅清了,不是断他财路吗?
你眼中的混乱,正是人家权力的来源。当你对单位的混乱感到愤怒时,不妨想一想:这混乱,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05
这个位置只是跳板
无心长远
对这个领导而言,这个单位、这个团队,只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
他更关心的是在任期内不出事,是能写出漂亮的述职报告,是能顺利调到下一个更好的岗位。
至于单位的长期发展,等他高升了,关他什么事?
所以你会看到,这类型领导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能立即出彩的“形象工程”上,而不是费力不讨好的基础管理上。
这种现象在体制内尤为明显。一位领导在某单位呆上三五年就要调动,何必大刀阔斧地改革?做得太多,反而容易得罪人;维持现状,平稳过渡,才是官场生存之道。
✎写在最后
理解领导的这些考量,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停止无谓的抱怨。领导的沉默,多半是算计后的选择,不是你喊两声就能改变的。
其次,管好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环境你改变不了,但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理顺,让自己舒心点。
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单位可以烂,但你得能随时拍屁股走人,找到更好的下家。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对问题的长期回避终将损害组织根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领导力体现在勇于面对挑战、建立健康秩序,这才是组织长久发展的关键。
编辑/婷婷 审校/霖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