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杜甫旧居,他写下一首七言律诗,最后两句尤其经典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04-27 07:57:22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的草堂建成初期,因为身心皆得以栖息和疗养,作者写下了这首笔调轻快的诗作。

杜甫的诗向来以沉郁顿挫著称,而此诗则以“轻快”之风另辟天地,从韵味到意境皆带给读者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不过在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并不是杜甫的这首《客至》,而是与杜甫及其草堂有关的另一首诗作。

这首诗的名声虽然不及杜甫的《客至》,但它写得却相当有水平。全篇情景交融,句句都打磨得很精妙,让人由衷为作者的才华而叹服。

经杜甫旧宅

唐·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雍陶,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我国晚唐时期的诗人。

因早年家境困窘,雍陶羁旅四方。不过雍陶又十分刻苦好学,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834年),他登进士第,从此诗名也随之远播。

雍陶很善于写诗,而他更是将七言律绝写出了水平;雍陶的诗作风格平淡清雅,在当时的诗坛上有着很高的评价。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经杜甫旧宅》是雍陶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出任简州刺史而途经杜甫草堂时所写。

看着凋败的旧址,念及曾经的主人,作者心生百感,故写此诗以吊诗圣。

旧宅: 指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住的浣花草堂。

诗的首联直接点题,并且将作者的情感也初步抒发出来: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在浣花溪花开最多的地方,“我”想起先生您在蜀地时的生活境况。

我们都知道,在杜甫草堂边,有一条溪流,因杜甫的“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两句诗而得名为“浣花溪”。

所以,当“浣花溪”三个字出现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将杜甫草堂以间接的方式拉入了读者的视野,而这也相当于有力地切住了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杜甫旧宅”。

不但如此,作者又紧追“花多处”三个字在“浣花溪”后面,这样一来,就在切题的基础之上,将优美的画面感临摹出来。

后面一句从虚象的角度,将人物“杜甫”予以点明,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明地做出表达,将全诗的情感色彩也做出奠定。

颔联描写的是作者的内心感想: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作者认为杜甫的草堂应该万古留存,只不过杜甫的新诗就算用黄金千两,也再买不回来了。

很显然,颔联的内容是承接首联中的第二句而来,它是对“忆先生”三个字的进一步补充,可谓比较具体地将作者的内心感想予以说明,这就是格律诗写作中的“脉络衔接”。

那么从颔联的两句描写中,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杜甫的敬重和怀念之情,更是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几分沉重之意,这是“吊人”类诗作的典型特点。

作者由“草堂”联想到了杜甫的“新诗”,诗从两种物象出发,从一实一虚的角度下笔,把杜甫“多才”的形象与作者“仰才”的形象同时刻画出来。

那么句中的“新诗”又作何解呢?它当然是指杜甫尚没有产出的作品。作者的意思很明了:随着杜甫的离去,再也不会有新的诗作产出,所以纵然用黄金千两,也买不来所谓的“新诗”了。

杜甫的诗名之重、作者的遗憾之深与思念之沉,皆于颔联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让人读后也不由悲从中来。

接下来的颈联将笔锋落到了风景之上: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水槛已经被泥沙损坏,鸥鸟也都飞尽,树木压在村桥上面,骑着马儿只能缓缓从上面经过。

杜甫在他的《客至》中有云: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草堂建成的时候,一片生机盎然,杜甫心情愉悦,他与草堂周围的花木鱼鸟相知相契,过着恬静闲适的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随着草堂主人的离去,草堂及其周边的景物也仿佛失去了根基,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这句“沙崩水槛鸥飞尽”与杜甫在《客至》中的描写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槛毁沙崩,草荒鸥去,树压桥阻……,作者眼前所看到的是一片萧条破旧的景象;尽管颈联只是景物描写,但承载于景语之上的,却是不尽的凄凉与沉郁之情。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颈联的景语,作者对杜甫不尽的怀念,以及他对“时过境迁”这种残酷现实的无奈都在一时间流露于笔端。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山月不懂得人事的变迁,夜晚的时候依旧从江边升起,那么它又与谁有约呢?

一路写下来,时间从白天过度到了夜晚,足见在此诗的脉络贯穿中,还涉及到了“时间轴”,从而让诗的布局显得更加稳固和紧凑。

尾联有美妙的景,也有深沉的情,属于情景结合于一体的一处描写。

作者看到山月从江上升起,不由引发了心中的疑问,所以他将物象“山月”拟人化,把自己内心的疑问顺便抛了出来,留给了读者。

那么从江上升起的“山月”,究竟是和谁有约定呢?答案很明显,它应该是和已故的“杜甫”有所约定吧,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层内容。

其实尾联中的“山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自然界的物象,它看似不懂人事,但经过作者的特意描写,它被赋予了一定的情感,所以它代表着作者的心声,寄托着作者的心理。

“山月依旧”,“草堂尚存”,它们都没有忘记曾经在这里吟过诗,赏过景的诗圣。

“山月”的升起,可谓为诗增添了一味幽致,一味冷寂,一味深沉,让诗的意境与情感皆得以升华,让诗收到了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效果。

诸般时事随流水,山月与人偏有期;各位看官,当读完雍陶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有何特别的感想?评论区留给你们。

视诗词为知己,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一期精彩依旧在此等着您!

0 阅读:0

一号诗巷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