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书,越觉得盘古大帝来自印度咋办?

傲芙聊宇宙 2024-09-21 13:48:33

我们讲历史的,喜欢追根溯源。一溯源,就不得不提盘古开天辟地。在中国古代神话世界里,盘古开天辟地是世界的起源,是历史的起源。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想象,不但盘古开天辟地是想象,西方的上帝,印度的梵天,都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创始者。

自然科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催生了数不清的星球,地球只是45亿年前才形成的一小颗。35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2亿年前出现哺乳动物,400万年前出现非洲南方古猿,250万到280万年前出现人属,20万到30万年前出现现代人类。这些东西,天体物理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已经把大脉络搞清楚了。

用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一衡量,各种创世的神话传说,统统都失去了可靠性,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要是真的是上帝、盘古或者梵天创造了宇宙,那他们至少是138亿年以前的大神,这怎么可能?即使他们真是138亿年以前的大神,为什么到了两千多年前,才从人类历史上冒出来?之前都干嘛去了?

别的不好说,至少盘古神话在中国出现,最早也就是东汉年间的事。盘古神话完整被记录下来,则是到了三国时期。一个叫徐整的人写了本书,叫《三五历纪》,第一次提到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万物的故事。

有学者说,战国时期的《六韬》已经提到“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说明盘古神话在战国已经产生。比较严肃的研究则指出,战国时期传下来的《六韬》实际上根本没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南宋罗泌《路史》中“浑敦氏”下的一段注文。也就是说,这句话是后人添加的一个注,与《六韬》原文无关。而且,“盘古之宗”应该是“盘石之宗”的误写,与盘古也没任何关系。总而言之,盘古神话最早出现于东汉年间,到了三国时期被文人记录了下来,基本成为定论

既然到了东汉年间才出现,那就引出一个问题,这个神话是哪里来的?最有影响力的观点有三家。民国时期的一帮大家,比如夏曾佑、闻一多、顾颉刚等人,都认为盘古原型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创世神槃瓠。这个槃瓠神话传到北方,变成了盘古神话。不过,现在这种观点基本上被否定掉了,因为两者的故事结构完全不不同。

最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上升,更多学者开始将盘古原型追溯到北方远古大神,比如王晖先生就认为,殷商时代土地神毫社是盘古形象的最早源头,并提出“盘”为“毫”之变音。段宝林、马卉欣等先生,也坚持盘古源于北方,但是没有指出具体的原型。

从情感上,作为一个中国北方长大的人,当然倾向于北方说。可是,北方说的研究实在无法让我信服,因为这些研究没法解开两个疑惑:一是没法解释为何东汉以前,中国神话最盛的时代,始终没有盘古的影子?二是如果盘古原型起源于北方,那么它的原型到底是谁?只靠猜想和推论,显然回答不了。

民国时期,吕思勉就提出盘古神话来与印度神话高度相似,引起学界广泛兴趣。近百年来,这一派虽然遭到本土起源说的强烈质疑,但是也算不绝如缕。2023年,庞光华先生发表了一篇四万字雄文,可谓集盘古印度说之大成,更让我觉得盘古的原型并非起源于本土。

我之所以觉得盘古印度说更具说服力,是因为它提出的几个论断都比较令人信服,且能解释疑惑:

第一,盘古神话和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大梵天创世神话,拥有高度相似的故事结构,都包含着卵生和化身两大主题。

第二,东汉年间出现盘古神话与中印之间文化交流的开启,时间基本吻合。学界可以确认的是,佛教就是东汉年间传入中原地区的。这就能解释为何东汉以前没有盘古传说。

第三,庞光华先生凭借语言学功底,考证出“盘”即印度俗语“bam”的音译,而 bam指的是就印度婆罗门教的宇宙创造之神(大)梵天。

第四,印度大梵天神话可能是经由西南苗瑶地区,传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传入北方的。这就解释了为何西南苗瑶地区多盘古神话,并在江南被徐整记入书籍。

经过这样解释,盘古的起源就能得到合情合理解释了。在本土说没有更强有力证据的前提下,这种盘古印度说更能站得住脚。不过,称盘古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梵天,并不意味着盘古神话就是印度的。苗瑶族群只是借用了一个简单的名号和故事主题,具体的情节和形象则慢慢本土化,融入华夏固有的神话体系中了。

比如,在早期婆罗门教中,梵天之是三位主神之一,其他两位是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创世之神,毗湿奴是守护之神,而湿婆则是破坏之神。6世纪以后,梵天崇拜在印度衰落,毗湿奴和湿婆成了最高神。中国盘古神话中,只有盘古一人高高在上,根本没有其他牵制。

婆罗门教中的梵天,创造了四种等级的人,为印度种姓制度提供了合法性辩护,而中国的盘古只是传说用斧头劈开世界,塑造了山川万物,造人工作是由女娲完成的。完成造人时,也没有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起源和发展区分开来。起源可以仅仅是个灵感,并不能决定这种灵感的发展方向。就此而言,真正的神话创造是在华夏文化土壤里完成的,仍可以归属于华夏神话体系。它只是借鉴了婆罗门教的一个灵感而已。

不过,如果我们确认盘古原型来自印度婆罗门教,就可以推论出几个很有意思的新看法、新认识。

第一个新看法是,东汉时期中印之间存在两条文化交流链条,一个是佛教传入,一个是婆罗门教传入。前者主要通过中亚,经由河西走廊传入,后者则可能通过西南山区,经由苗瑶族群而传入。不过,婆罗门教的种姓文化对华夏族群来说太过突兀,所以没有被广泛接受,而佛教靠着众生平等,完全迎合了秦汉以降平民社会的浮现,所以能够融入中原而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个新看法是,佛教中的梵天与华夏传说中的盘古,实际上是一体两面。佛教是从婆罗门教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所以吸收了梵天形象,如果盘古的原型也是梵天,那么盘古与佛教梵天就是同源的。只不过,梵天在佛教中已经降为第二等的神,位于佛和菩萨之下,而盘古在华夏神话体系中,则一跃成为没有任何竞争的最高等级的神。

第三个新看法是,如果盘古原型来自梵天,那么道教奉为主神的元始天尊,不是来自佛教佛祖或者本土的天皇大帝,而是借用了外来的梵天。具体地说,公元3世纪,比徐整可能晚一点的江东道教葛洪等,为了提高道教神位、抗衡儒家三皇五帝神话系统,借鉴了这个从来没有过的“新生大神”,塑造了“原始天王”的创世神形象,两个三世纪后又演变为“元始天尊”。当时,华夏神话谱系已经定型,道教要想打破重来非常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一个不在谱系之内的大神,推到谱系的最高点上去。这也能反过来证明,盘古是当时外来或新生的大神,不在先秦神话谱系之内。

第四个新看法是,先秦-秦汉华夏神话谱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重新排列和定格的过程。战国时期是华夏神话的爆发期,各路人马都会传说进行解释、改造和记录,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儒家成为正统而逐渐定型。传说中的大神,基本上都被儒家排定了位次,形成了符合其思想的神话秩序。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崛起和佛教东来对此提出了挑战。作为后来者,道教和佛教必定要推出自己的主神,并且最好能够力压儒家主神,而占据精神世界的有利地势。事实上,他们也确实依赖中国信徒,重构了华夏神话谱系,使得华夏文化中的神仙世界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没有这个改造,就没有唐宋以降的很多经典文学作品。

总之呢,盘古虽然可能拥有外来背景,但是它被传入华夏文化圈后,已经完全被改造为另一种形象,并融入到华夏精神世界中去。说它具有印度婆罗门教背景,并不影响对其华夏大神地位的定性。

整个欧美都以以色列人创造的“上帝”为上帝,我们借鉴个婆罗门教的神仙人物,又有什么关系呢?

1 阅读:2

傲芙聊宇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