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朋友聊天时提及,人至中年,即便平日未从事重体力劳作,也常感腰酸腿软,夜间睡眠欠佳,白昼容易疲惫,有时天气不热也老是爱出汗,从传统观念层面而言,此类状况一般提示我们需留意身体肝肾的调养。

今天,木子来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秋天比较关注的一种小果子,即山茱萸,它外形平平无奇,然而其却有独特之处,其某些功效与广为人知的六味地黄丸相近。
一、山茱萸的平衡之策
六味地黄丸采用三补三泻之法,使身体维持平衡,其主要成分包含熟地以及山茱萸。
这好比家里有储备的粮食,熟地黄就像往仓库增添新粮,是在补根基。山茱萸仿佛检查仓库是否有缺口并把它填补,要是有缺口,就算加粮也存不下来。古人十分看重这一点,一边补一边守,二者一起使用,才可以稳稳留住精华,山茱萸“收束”的作用确实重要。
二、山茱萸的日常应用
山茱萸味道酸甜,且略带涩味,其性温和,传统观念认为它主要归入肝、肾经,它的运用主要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它可起到滋补作用,能疏解因平时劳累所致的腰腿酸软、头晕乏力等状况,另一方面,它善于收敛,即帮助身体留住精气津液,使其不过多流失,在传统经验中,它常用于如下之处:
对于身体虚弱容易出汗,有助调畅。
对于肾气不足引发的小便频数、夜间起夜次数增多之状况,可发挥固摄之功。
若女性月经量大,或来月经时间长,也具备一定的收敛。
山茱萸一般是将鲜果晒干而得,对于有日常养护需求的朋友来说,单独用它泡水或者做菜,方法简便。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便十分推崇山茱萸收敛元气之功,认为其“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这则记载体现了先贤对山茱萸收涩之性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现代人如何用山茱萸
目前生活节奏迅速,事务繁杂,压力也大,再加上常常熬夜、久坐身体的元气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消耗掉了,许多人经常觉得疲倦、记忆力不好、睡眠不好、腰背不舒服,从传统养 生层面来讲,这类情形一般和肝肾亏虚、固摄不够相关联。
山茱萸药性温和,可补益且能收敛,日常用来调养比较适宜,用法并不繁杂:
取5至10克干山茱萸,以开水冲泡或小火煮,当作茶饮,可泡至无味,口感酸酸甜甜,当感觉特别疲累或容易出汗时,饮用一杯会感觉身体暖和、舒适些。
四、食用注意事项
山茱萸有收敛的作用,以下几种情况要注意。
伤风、喉咙痛的时候,建议先别喝。
若体内湿热重,诸如小便发黄、舌苔黄腻这类情形,便不适合采用。
上火较为明显之时,诸如口干、口苦、易长口疮,此等情况亦不太适宜。
如果小便不顺畅,暂时先别用。
从传统观念的角度而言,秋冬季节乃是收藏与补养肾精的佳时,山茱萸是调肝肾的一种选择,此时运用,符合“秋冬养阴”的原则,对身体保存精气有益处,可助力为来年做好准备。
你是否尝试过用山茱萸泡水饮用?欢迎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体验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