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该怎么看?比大小更重要的,是管腔狭窄与斑块易损性!

鸟儿评健康 2024-05-23 10:25:42

很多人在第一次拿到颈动脉斑块的超声报告单时,都容易将注意力给放在“XX(mm)× YY(mm)”等描述【斑块大小/尺寸】的数据上。大家似乎认为,颈动脉斑块的“尺寸越大”就越危险。

但其实,从医学角度来看,决定颈动脉斑块危险性高低的关键,往往并非【斑块大小/尺寸】,而是【颈动脉管腔是否狭窄】以及【斑块易损性】!

因此,大家在看自己的颈动脉超声报告时,一定要学会按照正确的顺序来寻找关键的信息。

引起颈动脉明显狭窄 情况最严重!

如果说,颈动脉超声报告明确显示:颈动脉斑块已经引起了颈动脉管腔的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那么,这往往意味着颈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发展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也需要对此采取最为积极的治疗措施!

首先,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看,这种程度的颈动脉斑块所具有的健康危害,其实与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完全相同。

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引起颈动脉管腔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基本上都属于【高危/易损斑块】。这类斑块一旦发生破溃,血液当中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此处并形成急性血栓。这些血栓有可能直接堵塞颈动脉,造成整个头颈部的严重缺血;也有可能被血流冲入大脑,从而引起急性脑梗死。

其次,面对这种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大家也不需要犹豫该不该吃他汀或者阿司匹林。

原则上,这类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以内,因此,有时候除了他汀以外,还有可能需要用上依折麦布或“降脂针”等其他降脂药。与此同时,这类患者还得通过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由此可见,“颈动脉斑块是否引起了颈动脉管腔的明显狭窄”是大家需要在颈动脉超声报告单上找出来的首要信息点。

当然,也正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因此,只要超声医生发现了颈动脉管腔存在狭窄的征象,就一定会在检查报告单上体现出来。

反之,如果没有在颈动脉超声报告单上看到非常明确的有关“颈动脉管腔狭窄”的描述,那么,就往往代表没有发现颈动脉管腔的明显狭窄。

【易损斑块】决定风险高低

客观来说,在健康体检当中直接发现“颈动脉有明显狭窄”的情况,少之又少。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所要面对的,其实是那些还暂未引起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斑块。而应对这类斑块的核心,则是要搞清楚它们是否属于【易损斑块】。

这里的【易损斑块】,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不稳定斑块】或者【高危斑块】。研究认为,相较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往往更具有破溃的倾向,更容易形成血栓又或是进展更为迅速。

对此,《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特别指出:【易损斑块】的及时、有效诊断与治疗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颈动脉斑块究竟属不属于【易损斑块】呢?主要的方法是基于颈动脉斑块在超声上所表现出的某些“内部回声特征”来做判断。

2023版《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对此有做阐述:

首先,应该从颈动脉斑块的“整体回声印象”上来做大致的判断。

简单一点儿来说,超声医生一般会将颈动脉斑块按照“整体回声印象”给大致分为4类:“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以及“不均质回声斑块(混杂/混合回声斑块)”。

其中,“低回声斑块”以及“以低回声为主的混杂回声斑块”都属于非常明确的【易损斑块】。

也就是说,只要超声报告单上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内部回声描述是“低回声斑块”又或是“低回声区域占比较大的混合回声斑块”,那么,就可以直接判定这是【易损斑块】了。

而除了“低回声斑块”以及“混合回声斑块”等描述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描述同样代表着“易损征象”。

比方说,“斑块内有点状钙化”就常常是【易损斑块】的标志性特征;再比如,“斑块表面存在溃疡”、“斑块表面存在血栓”、“斑块纤维帽不完整”、“斑块内有新生血管”、“斑块内存在出血”以及“斑块内存在无回声区域”等等,也都属于典型的“易损征象”。

简言之,不论颈动脉斑块是“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还是“高回声斑块”,只要存在上面所提到的任何1项“易损征象”,那么,也同样应该被划定为【易损斑块】。

典型的“溃疡斑块”

除此以外,大家还需要注意一点:颈动脉斑块所具有的“易损征象”数量不同,其危险性也会因此而存在差异。

关于这部分内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所提供的流程图有明确提示:如果只合并某1项“高危特征”(“易损征象”),那么,这种颈动脉斑块可以划定为“高危斑块”。而假如同时合并了2项或更多的“高危特征”(“易损征象”),则这种颈动脉斑块应该被视为“极高危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高危斑块”与“极高危斑块”的差异,光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这两者就明显不同。

其中,“高危斑块”只用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2.6mmol/L以内,而“极高危斑块”则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以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综上所述,对于尚未引起管腔狭窄的颈动脉斑块来说,决定其危险性高低的首要因素在于其是否属于【易损斑块】以及所具有的“易损征象”数量。

原则上,只要具有任意1项“易损征象”的颈动脉斑块都应该被划定为【易损斑块】;而同时存在的“易损征象”数量越多,往往斑块的危险性就越高,可能需要接受的治疗也就会越强。

斑块【厚度】比【长度】更重要

最后,再来说一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斑块大小/尺寸】问题。

2023版《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颈动脉超声报告单上所描述的“XX(mm)× YY(mm)”,其实特指“斑块的最大长度(mm)× 斑块的最大厚度(mm)”。

事实上,相较于颈动脉斑块的【长度】,其【厚度】往往会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与颈动脉斑块【厚度】相对应的有另一项关键指标,叫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原则上,IMT>1.5mm是超声医生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基本参考标准。而当IMT≥2.5mm时,哪怕颈动脉斑块不含有任何“易损征象”,也可以直接归类为“高危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也就是说,当颈动脉斑块既没有引起管腔狭窄,也不存在任何“易损征象”时,我们就得来看一看斑块的【厚度】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这项指标。

如果IMT≥2.5mm,那么,提示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较高、危害较大,需要对其充分重视。

在了解了前面的内容以后,相信大家不难理解,在拿到一份颈动脉超声报告以后,要想充分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高低,最好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先看颈动脉斑块有没有引起颈动脉管腔的明显狭窄。“引起了狭窄”的颈动脉斑块应直接按照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标准,来开展后续的治疗与管控。

第二,面对“尚未引起狭窄”的颈动脉斑块,应该到超声报告中寻找有关颈动脉斑块的具体描述,从中寻找是否存在“易损征象”以及“易损征象”的数量。有任何1项“易损征象”的颈动脉斑块都可以划定为【易损斑块】;而“易损征象”的数量越多,往往意味着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越高。

第三,既无“狭窄”、也无“易损征象”的颈动脉斑块,则要看其IMT或“斑块最大厚度(mm)”所对应的数值。一旦IMT>2.5mm,则同样提示颈动脉斑块的风险不低!

而只有那些既无“狭窄”、也无“易损征象”,同时IMT还<2.5mm的颈动脉斑块,才属于比较确定的【稳定斑块】。

【参考文献】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与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

3,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斑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0 阅读:16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