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家练瑜伽,接受“断崖式退步”,何尝不是一种常态?

过年期间,瑜伽馆关闭七天,我只好重新开启自我练习的模式。算算看,我在瑜伽馆练习阿汤,差不多快2个月了,这一下子回归在家练

过年期间,瑜伽馆关闭七天,我只好重新开启自我练习的模式。算算看,我在瑜伽馆练习阿汤,差不多快2个月了,这一下子回归在家练习,还真有点不适应。

我倒不会因为在家一个人练习,没有能量场,没氛围而练不下去,但我心里清楚难度肯定有,比如在家练习的时间比在教室早,所以身体多半会紧一些,家里会比教室冷等等。

别看我有心理准备,但春节期间练下来,还是挺遭受“暴击”的。最明显的感受是,在练习中,我感觉身体已经不是我的,那叫一个紧、硬和无力。

最明显的体式是马里奇D和龟式,我不会期待体式还能做得很深入,差不多能绑上,应该能做到。

事实是,根本绑不上,多加几个呼吸,也绑不上,甚至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停留时,也是浑身不得劲,变扭得很。所以,用“一地稀碎”来形容那天的练习,一点儿都不为过。

练习结束后,我会简单反思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那几天正是我生理期结束后的日子,身体状态貌似应该处于最佳状态,怎么还做成这样。

首先,周围环境与室温有点像不可抗力。当我已经适应了教室里31度的温暖后,在家里20多度的环境里练习,感觉四处冰冰凉。

更何况,春节期间北京在降温,堪称这个冬天最冷的日子,偶尔还有大风吹过,真让早起练习的我苦不堪言。

尽管我会先穿上袜子做拜日式A,再脱掉进行后面的练习,往往到了轮式,身体就会有点发凉。更何况,有几天做到站立体式时,都没有很明显的温暖感。

其次,春节期间饮食不规律,吃饭时间不固定,还吃了很多油炸食品。平时我的晚餐会很简单,也会吃得早。跟家人过年,可是乱了节奏,吃得多,还杂,然后就体现在练习中了。那时再后悔,真心没用。

再次,睡觉和练习时间不规律,尽管我会争取保证自己该有的睡眠,但除夕会比平时睡得晚,外加克里亚瑜伽练习的次数比平时要少。可是跟家人见面聊天,纵然是高兴了,能量同样会消耗。这又少了日常的补给,身体多半会有疲惫。

不过,就算身体再沉、再紧,体式做得再烂,那几天练习时,呼吸还行,专注力也还行。难道这些都是此消彼长的吗?

眼看着瑜伽馆就要开始营业了,在家练习快要结束之际,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有点适应这份春节的混乱了。

前几天遇到的身体紧,在这一天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个熟悉的身体状态又回来了。

虽然练习中,没怎么冒汗,但没觉得冷。整个练习过程,我竟然很沉浸,不知不觉中,站立体式做完了;又一次不知不觉中,坐立体式也结束了。

之后便是我要面对的几座大山,除了胎儿式的穿手,实在不在状态,感觉手和腿都很涩之外,推轮式和做头倒立,通过呼吸,身体会发热,也能打开,我给身体发布指令,它也会给我反馈,至少交流无障碍。

练习完,外面依旧一片漆黑,我看了天气预报,温度不过是零下7度,那我的状态是怎么回来的?心中的问号没有寻到答案,只好继续留着。

我心里挺高兴的,成功熬过了北京最冷的几天,阿汤练习没有间断,反而找回了日常的状态。或许,这就是规律练习给我们的奖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