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本该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对于体重高达320斤的孕妈来说,分娩却成了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搏斗。
当听说医生为了找到宝宝,不得不割开孕妇18层厚厚的脂肪时,很多人都惊呆了。然而这位勇敢的妈妈最终成功产下孩子,但这离奇的“分娩”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肥胖对孕产妇健康的严重威胁。
孕期超重,隐形杀手?揭秘肥胖对母婴健康的威胁肥胖这个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已悄然成为孕产妇健康的头号“隐形杀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孕妇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从1992年的12.1%升至2019年的32.4%,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准妈妈在欢欣鼓舞地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同时,也不得不直面肥胖带来的种种风险。
肥胖对孕妇自身健康的影响首当其冲,一项研究表明,孕妇的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7 kg/m²,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显著升高。
这些疾病不仅会给孕妇带来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约有2.9万名孕妇死于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更令人心痛的是,母体超重对胎儿的影响同样深远,英国一项纳入近30万孕妇的大型回顾性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的孕妇相比,肥胖孕妇的死胎风险高出40%,新生儿畸形风险增加17%。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都与母体肥胖密切相关。
此外母体肥胖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过度生长,从而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肥胖对下一代的影响甚至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益凸显,美国一项对近3万名母婴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母亲孕期BMI每增加1 kg/m²,子女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升高4%。
有证据表明母体肥胖可能通过“代谢记忆”等机制,在子代的基因组中留下印记,从而增加后代远期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面对肥胖对母婴健康的层层威胁,孕期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家建议准妈妈应在孕前达到健康体重,并在整个孕期保持适度增重。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COG)指南推荐,孕前体重正常(BMI 18.5-24.9 kg/m²)的孕妇,整个孕期增重应控制在11.5-16 kg之间;而肥胖(BMI≥30 kg/m²)孕妇的孕期增重则不应超过5-9 kg。
同时孕妇还需遵医嘱定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孕育新生命本该是一件充满希望与欢愉的事情,然而肥胖却让这一过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只有正视肥胖的危害,并采取积极行动加以控制,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守护母婴健康,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无忧无虑地降临这个世界。
318斤孕妇的分娩“战争”:医护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当肥胖孕妇步入分娩的阵痛时,一场与时间和困难赛跑的“战争”就此打响,医护人员将不得不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母婴的平安而全力冲刺。
肥胖使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风险显著升高,但选择剖宫产也并非一帆风顺,厚实的腹壁脂肪不仅影响手术视野,还大大增加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医护人员唯有以超常的耐心和细心应对,产前他们需与孕妇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并制定周密的分娩计划。
麻醉师要根据孕妇体型谨慎选择麻醉方式和剂量,并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准备。
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更需全神贯注,密切监测母婴生命体征的每一个变化,产钳、吸引等助产手段在肥胖孕妇身上的应用需格外谨慎,既要把握时机,又要避免损伤。
一旦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紧急情况,他们还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果断实施抢救。
如果最终不得不诉诸剖宫产,外科医生和助手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厚重的脂肪组织中寻找最佳的切口路径,小心翼翼地避开重要器官,将创伤降到最低。
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等情况在肥胖孕妇身上十分常见,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耐力也是一大考验。
然而分娩结束并非战斗结束,肥胖产妇术后更易并发切口感染、静脉血栓等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更密集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心理关怀也不可或缺。
产后肥胖,隐形的“定时炸弹”?当新生命的啼哭划破产房上空,母亲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也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后肥胖。
这个孕育生命的“副产品”正如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母婴的健康,对母亲而言,产后肥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美国一项纳入近5.7万名妇女的研究表明,与产后半年体重恢复正常的妇女相比,超重妇女罹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高出3-5倍。
肥胖还可能恶化腰背痛、盆底功能障碍等产后常见问题,让本已疲惫的新手妈妈雪上加霜,然而肥胖对母亲最沉重的打击或许在心理层面。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产后3个月内肥胖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是正常体重产妇的2倍,消极情绪加上自卑感,可能让母亲疏于哺育,影响母婴互动,最终酿成恶性循环。
挪威一项研究甚至发现,产后肥胖妈妈的孩子更易在青春期出现情绪问题,产后肥胖的“炸弹效应”还可能殃及下一代,多项研究表明,母亲产后肥胖与子女远期超重肥胖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美国一项对超过2.4万对母子的研究发现,与产后体重恢复正常的母亲相比,肥胖母亲的孩子在7岁时肥胖的风险高出40%,这种风险甚至可能通过基因“刻印”代代相传。
母亲的超重还可能通过母乳喂养影响婴儿的代谢健康,德国一项研究表明,肥胖母亲的乳汁中促炎因子含量升高,而抗炎物质的水平下降,这可能增加婴儿远期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部分研究还发现,母乳中过高的能量密度可能刺激婴儿食欲,导致过度喂养,加剧婴儿肥胖倾向。
面对如此多的潜在危害,产后体重管理已经成为母婴健康的当务之急。英国国民保健署(NHS)建议,产妇应在分娩后6-12个月内将体重控制在孕前水平,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
产后盆底康复操、瑜伽等温和运动,既能促进体重恢复,又有助于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当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必不可少。
肥胖或许是孕育生命的代价,但绝不能成为威胁生命的理由,唯有正视产后肥胖的危害,采取积极行动加以控制,隐形的“定时炸弹”才不会被引爆。
结语肥胖如同一把悬在孕产妇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母婴健康,它不仅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还可能增加难产、剖宫产等风险,甚至给新生儿带来先天缺陷、代谢异常等远期隐患。
面对肥胖的威胁,孕产妇务必提高警惕并及早采取行动,孕前达到健康体重,孕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产后积极恢复,是守护母婴健康的关键步骤,同时定期产检、遵医嘱调理,必要时寻求专业指导也不可或缺。
一一步狮狗猎小八人中目兯不归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