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挺喜欢在教室练习的感觉。虽然早上出门时,外面比较冷,可教室里暖暖和和,练习时微微出汗的感觉很舒服。
教室里还有可爱的同学们,尽管大家交谈没有很多,但只要在同一个教室练习,彼此之间都在交换能量,也是一种相互鼓励。
李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也适应得很好。刚到时,他指出的一些练习问题,我似乎能慢慢找到解决的方式。
可是,我的老大难头倒立,确实像个很高的坎,一直竖在我的心间。记得差不多到教室练习2周左右,李老师问我会做倒立吗?我说会,就给他演示了一下。
他当时就指出,我做倒立时,肋骨会突出来,从侧面看身体不是笔直的。另外,胳膊肘会往外撇,头也是仰着的,肩膀不是饱满的,而是向内凹陷的。
好吧,我知道自己的头倒立不太行,但没想到有这么多问题。以前自己在家练习时,我只是感觉自己能把腿伸直,有时能坚持得久一些,有时则不能。
听了李老师的点评,我的头倒立算是问题大了,因为若是这样练下去,估计对颈椎会有伤害。按照我的个人感受,尽管我做不到笔直,在头倒立中,我不觉得自己的头部有承重很多,所以才一直没有特别留意肋骨的问题。
现在好了,既然老师指出了问题,那就着手解决。李老师会让我靠墙练习,并强调手肘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胳膊肘要用力压地,同时,不要直腿起,弯曲双腿,让腹部贴向大腿,感受脊柱的弧度。
每次练习前,我总会在心里念叨一遍要注意的点,再心里没底地让双腿离地。坦白说,在倒立中,我似乎对身体的觉知力很低,那就老老实实屈腿待着,不着急。
后来有几次,李老师从侧面看到我的肩膀位置是对的,就会引导我双腿向上伸直,外加手肘要用力压地面。这些我都记得,也在试着去找身体的位置。偶尔,老师也会摸下我的脖子,貌似还是会用力,我就告诉自己,慢慢体会吧。

我以为自己已经走在正确做头倒立的道路上,但是身体一旦形成错误的记忆,又怎么可能那么快调整过来呢?
在老师即将回韩国探亲的前几天,我在做头倒立时,老师叫停了我,继续指出,我的肩膀是凹陷的,头部是仰着的,身体也不是直的。
当时,我就懵了,怎么又回到原点了呢?我明明在体式中,感觉仰头,就顺便低了低头;我还尽量用手肘压地,感受胸腔的饱满,怎么一不留神,身体又成S型了呢?
这件事情有点麻烦的点在于,老师说的要领,我都懂,也都记得,但我却无法在身体上呈现出来。即便有老师在一旁指点,我依旧找不到北。
一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月老师不在,我的头倒立不知会做成啥样,我就心里打鼓。但打鼓归打鼓,万事总会有解决的方式。
幸好,老师离开的第一周,万寿路这边有助教老师,我会请她帮我特别留意头倒立。她看过以后,也说身体位置不太对,并指出我要学会中背发力,让肩胛骨饱满。
呃……这几句引导语我有点陌生,能听懂,但完全不知该怎么做。接下来的几天,每当我做到头倒立,她都会在我身边指导,从我双手相扣,小臂和手肘放到地面开始,她就会让我的背部往两侧打开,我感觉腿还没离地,肩膀就好累、好酸,是那种从未体验过的酸爽。
等到双腿离地之后,我对中背发力的感知依旧很薄弱,只能屈腿在一半时继续体会。我不太敢随便把腿伸直,我感觉先把根基找准更重要,然后要带着背部发力的状态再伸直腿,不然,身体好像就容易进入到一种习惯性的错误模式里。
那一周,我在教室练习了5天,之后教室会关闭一周,我只能自己在家坚持练习。其实也好,我会开着手机录下来,看看自己的S型。
最重要的是,我要建立身体的觉知,知道哪样的感受代表我做对了,就可以继续保持;万一不对也没关系,及时调整变好,但前提是,我得能感受得到。
这头倒立,真的像个结,扰乱着我的练习。虽然我不求解锁多少体式,也会打开身体不太着急,但做不对的话,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事,是我很想杜绝的。
可是面对头倒立,我却束手无策。那种怎么做,怎么错;如何调整,都无济于事的无力感,还挺消耗人的。
后来,我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较真、太在意了?谁都会有不擅长的领域,可能头倒立注定就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
即使我做得不对,又怎样?李老师也说过,用错误的方式保持更长时间,对颈椎压力更大,而我只是10多个呼吸,就还好。
那我又何必一定要把自己逼到绝境呢?只要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有一颗寻找正确做法的心,并且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应该就可以了。
毕竟,我不是一个人前行,还有老师在我身旁监督、指导。这时,我需要给自己松松绑,无需太紧张,时间自会给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