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象群共读圈分别进行了关于第十四本书的1场诵读会和1场共读会,总共有11位小姐姐参与其中。
上本我们共读的是,由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和他已过世的妻子崔雅,共同撰写而成的非虚构类书籍《恩宠与勇气》,共同目睹了一对亲密爱人在抗癌婚姻中,从厮守、到对立、再到融合的关系发展,以及个体在死亡面前所能磨练出的强大的灵魂力量,并继而走向解脱的过程。
继《恩宠与勇气》的精神世界,这个月我们进入了《穷查理宝典》的现实世界。
* 图片来自网络
这本是由彼得•考夫曼所著的关于芒格的书。芒格因是股神巴菲特的好友兼导师而知名,书内涵盖了芒格其人介绍、投资理念,以及芒格在不同地方的演讲讲稿。
这次,少部分圈友完成了全书阅读,大部分圈友都卡在半途进度上。
阻碍了阅读兴趣的因素有:
此书内容编排得比较散,外观排版上也是字多又小,注意力容易漂移;
有些箴言只是文字上不断重复,没有足够深入且生动的解释,止于表面信息;
此书的语言风格充满美式幽默,很多地方芒格是在反讽,但无法欣赏到他的幽默;
以及,芒格的成功富人形象让此书有成功学题材之嫌,引起了部分圈友的偏见和反感,失去了阅读动机。
每次共读的时候,一本书在不同圈友身上总会呈现出不同进度和体悟。
圈友Jessy说,第一次在老爸书架上看此书时没啥感觉,几年过去,这次回看,发现并不是一片空白了,有些地方因为有了亲身经历也颇有感悟。
选书单的时候,是人在挑书;阅读的过程中,便是书挑人了,这本书的样子为何,便取决于当下阅读者的状态。
共读会的意义,便在于聚集起我们之间这些不同状态,然后通过阅读彼此的不同,以拼凑出这本书的另一种完整。
圈友Jasper说,有时因为没看完书不太敢来共读会。虽然阅读进度是一个方面,但带着我们当下的阅读状态来到现场分享,这一到场本身,也是对这次共读的一份贡献。
不可能每本书都恰好匹配到每个人的兴趣,但求每次共读我们都能带着一份阅读的坦诚,互相照见和陪伴就好。其实,共读算是能帮助我们探索和扩大自己阅读舒适圈的最好方式了。
关于《穷查理宝典》,结合诵读会和共读会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回顾。
一 关于老生常谈
我们发现,芒格在书中所反复提及的做人做事方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要多看书,要多元化看待问题,做事情要坚持,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看起来成功的秘诀并不神秘。圈友西西里说,看起来简单,难的是一直坚持下来。
诵读会上,当我们反思为什么我们无法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圈友Jasper说,她会很容易被周围的变化吸引走。圈友Jessy说,她会被困难打败。
* 因为杭州疫情,而改成线上进行的诵读会
圈友丹分享了坚持和多巴胺、内啡肽的关系。多巴胺让我们做事情有驱动力,内啡肽让我们有心流体验,当一件事情能引起身体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同时运作时,这件事比较容易坚持。原来,这一品质和我们的生物基础也有很大关系。
这些老生常谈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反人性的东西。圈友姗说,我们应该每天问下自己,今天你反人性了么…
圈友姗还翻阅了芒格导师富兰克林的传记,在共读会上分享了富兰克林的十三个美德习惯,比如节俭、真诚、节制欲望等,其中可以看到芒格在书中也曾提到过的内容。
圈友西西里则因为对本书作序者李录的好奇,又看了一本李录写的书,分享了李录生平及他和芒格的关系。她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喜欢把自己的体悟经验等总结成模式性的东西。
在这里,这些模式性的东西,一部分便是上述的反人性的老生常谈,还有一部分便是芒格经常提及的思维模式。
二 关于思维模式
共读会上,我们做了一次小小实践,就是一起回顾和总结下那些对我们来说很有用的思维模式,然后写出来,拼出我们自己的价值思维模式池。
* 共读会上共建的价值思维模式池
一个是来源于书内的,一个是来源于我们本来生活的,一个是从身边人身上所看到的。
提及的有——
●逆向思维圈友大安说,好像除了在做数学几何题这种,生活中很少会去反向思考问题。比如,一般会考虑如何顺利组织一场活动,而不会考虑如何组织一场失败的活动。这点,感觉是一个盲点补充。
●检查清单芒格在做投资决策前,会有自己的一份用于检验此次决策是否可行的检查清单,我们认为这种模式也可以用在生活里的决策,比如择偶或要结婚的时候。
●双轨分析除了明显的意识层面上的信息,芒格还有个习惯就是要看看这个现象背后的潜意识因素,是否有不自知的风险成分,避免作出误判。
我们觉得这个便可以用在购物时,尤其在双十一这种购物节,看到折扣、商品信息和自己想要的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我们是否有被不自知的潜意识影响到,比如买这个物件是为了刚需呢,还是为了满足欲念,和别人炫耀?
●对知识诚实如圈友Jasper所说,面对自己不懂的领域,坦诚说不懂就好,不要硬说。
●不停止自我证伪和5W圈友姗提到自己对事情的评判一般会围绕5W(何时何地何人何方式),同时她也会提醒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越是肯定,某种程度也越是无知。
圈友西西里想起芒格的方式,他便是在不断学习中,不断自我证伪,不断调整对世界认知的准确度。
●避免意识形态影响我们提到对国家政治的看法以及对历史的态度。以尽可能客观的事实为基础,互相尊重彼此观点。
●跨学科思维圈友Jing说,对书中提到的锤子钉子比喻印象深刻。这个比喻是说,在拿锤子的人看来,到处都是钉子,他只能看到钉子。Jing说当她读历史的时候,因为对中国古代史比较了解,就会更多以中国古代史视角去看,但也会因此看不到没有多少了解的西方史。
圈友姗说,多年的专业教育让她看问题都会以经济学的成本效益这种去评估。理性思维得到了很好锻炼,但同时也缺少了想象力。比如对于圈友丹的儿子,会将大枣联想成坚果和水果的杂交,就无法理解…
圈友大安说,对于本人来说的钉子视角,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又是视界的拓宽。比如薛兆丰用经济学来解释两性关系,就让人挺有启发。或许我们也可以互换锤子,这样也可以看到类型更丰富的钉子…
另外,圈友Jasper提出一个问题,书中既说要坚持一件事,像匠人精神那样,又说要各个学科都要涉猎,这两者是否矛盾。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芒格的广博就是为他的投资匠人精神所服务的,这种广博也是一种为深度的服务。
●全人理念圈友峰分享了和朋友交流到的一种全人理念,就是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多维度的平衡,比如家庭、事业、自我、健康、财务、心理等多个维度构建起的人生平衡,而不是一个单一追求,比如拼命追求财务自由而不顾家庭,追求事业而不顾健康。
当我们把这些维度列出来,平衡的人生里,它们可以被连接成一个大圆,而且这个圆还可以不断长大,活到最后便是一个大圆满。人生的挑战便在于,如何平衡好这些维度之间的关系。
圈友霞做了一个重要补充,那便是,这个圆满的前提是有强大的自我接纳力量,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标准不会被社会标准所左右,有很清楚的自我坚定感,不会随大流,不然没办法自洽成圆满。
其实,这个也可以化成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人生的成功标准是怎样的,我们的人生就会变成怎样。
如上本《恩宠与勇气》讨论时所提出的,现在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几乎就是看谁钱多,但我们觉得,标准不该如此单一,这甚至有些畸形。每个人应该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定义,而且应该被尊重和被认可。
顺着模型话题,我们也提到了另一个形状模型,一个三角的投资模型,这便引出了第三个部分。
* 12月下旬的共读会,天冷所以转到了室内
三 关于投资
刚好有两位圈友是经济相关专业,对于大部分圈友不太懂的投资领域,她们作了补充。
圈友姗提到一个投资三角模型,即由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角构成。没有一个投资是可以满足三个维度的完美需求的,如果有便是骗局,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以及,书中也提到的一点,那就是不要负债,保持和增加净资产。
圈友Jing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于,芒格在书中一直说要价值投资,说看准了机会,就勇敢出击,然后坚持下去。那普通人要怎么去看到和鉴别这种机会,普通人可以做到吗…
芒格本身来自有财务实力基础的家庭,他的起点便无法借鉴。圈友西西里分享的李录倒是白手起家,甚至身有贷款,但他的时运和胆气也无法借鉴。
圈友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从地产到股市投资,再从轻创业到现在日益流行的个人IP,她帮大家打开了投资视野,就是投资不一定是在产业,在个体身上也可以实现投资效益。
从个体来说,其实也可以运用芒格给到的原则建议,那就是如果遇到喜欢的事情了,那就坚持做下去,一旦看到合适时机,就勇敢出击,也会获得你的投资回报效益。我们不懂股市的价值投资,但也许我们可以实践对自己的长线价值投资呀!
圈友Jing提到书中讲到的一种投资方法,那就是20次集赞卡,假设人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用了一次就少一次,在这种模式下去考虑何时出钱投资,而不是冒然出动。
或许,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考虑我们自己的人生投资?
之前诵读会上,我们诵读了书中的一章《芒格论晚年》,讨论到了老年人在社会上的状态和地位,如何看待退休制度,以及我们想成为一个怎样的老人。
圈友Jasper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便决定了我们以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老人。
看看我们手中的20次集赞卡,还剩多久到老年生活呢~~~~~
--- 以下是各位圈友的阅读体会记录 ---
圈友Jing: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很多查理芒格投资成功的案例,如可口可乐、喜诗糖果、沃尔玛等。这些当然都是伟大公司,投资了它们之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这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猩猩”都懂的道理。
但关键问题是,究竟要如何在别人还没发现的时候提前发现它们?如果芒格可以像他自己所提倡的“逆向思维”那样,给我们多展示一下自己投资失败的例子就好了。
他是百发百中吗?他究竟有多少失败投资案例?这些失败都是怎么造成的呢?下注次数少,那就更需要下注精准了。不然巴菲特所说“20次集赞卡”里皆是失败投资的话,那再怎么“深思熟虑”、“耐心等待”也没有意义了。
查理芒格的投资建议的确很简单:要做集中投资,而不是频繁的分散投资,耐心去寻找定价错误的伟大公司,用各种思维模型帮助自己去判断,在自己擅长的能力圈范围内去不断学习,直到遇到好机会,然后下重注。
但是万一没有遇到好机会呢?一个普通投资人并没有多少本钱去长线等待机会吧?一年两年可以,十年二十年就不行了。我在想,芒格这一套投资建议可能有个“不会说出来”的默认前提:你需要有更多资本才能做集中投资这件事。
比如芒格的家庭背景,尽管芒格提到美国大萧条时期家里拮据状态,但芒格祖父是法官、父亲是毕业哈佛的律师;而巴菲特祖父则经营高档杂货店。芒格和巴菲特更像是在美国经历大萧条后因为还有本钱,所以更有机会“捞了一笔”的人。
--- --- ---
圈友丹:
得知要开始读《穷查理宝典》了,我兴致勃勃地激活了尘封已久的理财账户,嗯,通往财务自由之路大师带我一程!
读起来才发现,这本投资榜单上的明星,对理财小白并不友好,原理太多,实操太少,货真价实地讲伯克希尔如何投资的时候,专业术语又看不懂,就算能看懂,时代不同、大环境不同、投资实力也完全不同,咱也不敢跟啊。
真要说对我个人投资有什么指导的话就是“耐心是最伟大的美德”,所以我的理财账户又可以休眠了,耐心等待下一本有缘的理财宝典再来开启。呼兰说:“巴菲特教会他‘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他在别人恐惧时,他一次一次抄底到没得抄后,终于发现他和巴菲特差的是理念吗……”好,吐槽到这里,下面说收获。
虽然,从书中看不到查理具体的行为,但通过他众多讲稿,大家都能得出一个共识——这是个有智慧的老人。有智慧的人所推崇的人也不会错,所以,第一个收获是人名:西塞罗、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费恩、杰克.韦尔奇、欧文.斯通、亨利.爱默生、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叔本华、托马斯.汉特.摩根、凯恩斯、加尔布雷思、达尔文……
下面是让我有所反思的理念:
“好的玩家从他应付游戏里各种局面的能力中得到快乐“——不要把自己困在居中,不要抱怨局面,输赢没有自由让人快乐。联想到查理用来对付失望的幽默,如果我决定不了结果,至少能把握自己的好心情。
“避免妄自尊大和厌倦无聊的情绪”——很多之前感兴趣的事情放弃了,不就是因为觉得无趣了吗,厌倦无聊是可以被管理的情绪啊,无聊不是终点,只是深入的障碍。
“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事情背后的原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一开始我觉得关注现实的能力是投资人士的必修课,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因为太耗时间了。后来,我发现自己狭隘了,此话还要从辅导家中熊孩子写作文说起,此处省略……,结论是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就应该留下这个时代的记忆,关心正在发生什么,关心自己是怎么参与到事件中的,关心周围的人如何感受、如何评价,关心也算一种责任。于是,我年底两天特别忙,关注了好多场跨年大课,可惜没有一场听进去了。所以,关注现实的能力是要日积月累的,考前刷题不得行。
逆向、跨学科、双轨思考——“不管是否喜欢都必须熟练地掌握。“训练自己避免惯性、广泛集成并保持觉知的思维习惯。
自省——“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追求可以推翻自己热爱的观念的真理,自我证伪;
理性——客观冷静,做决定时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也不过分关注可被测量的因素;
克服自我服务偏好——自怜导致偏执,偏执最难逆转。
整本书读起来有些零散没有读完,中间差点放弃了,但是看到他说自己没兴趣写书,还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处理,让我想起热播剧《雪中悍刀行》的李淳罡,江湖高人可遇不可求,人家丢个芝麻咱也得当西瓜捡。
最后用书中我最喜欢的西瓜结尾——“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接改变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 --- ---
圈友Jello:
又是一本金句频出的经典,来不及划线,give me 5的点实在太多,上次读到《乡土中国》时也是如此的嗨。
读完发现序言中李录对芒格的评价实在是贴切“士大夫精神”,很少在西方人的性格内核中找到如此之多与中国人有共鸣的点,想起前不久读的一篇论文,把目前应用最多的人格测评量表“大五人格”与孔子定义的中国人的“君子人格”可比对一番。
--- --- ---
圈友西西里:
有一些书是提供信息资料,有一些书是新颖的观点、独特的思考方式还有方法论,芒格这本大概是后者;很有意思的是,我最近在读王沪宁的日记《政治的人生》,发现他和芒格思考方式上有好多共同点:
——热爱阅读,大量阅读;
——跨学科,芒格法学院毕业,阅读涉猎广泛,包括经济类、物理学、心理学等,同时他也很提倡大学教育要跨学科,提倡做决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王沪宁法语,政治学出身,看很多小说,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贯中西,也会潜心研究增值税所得税等,提了几次从不同学科的结合处创新。
——逆向思维,比如芒格说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王沪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博士生课上,一个学生研究的题目是人口增长对政府组织的影响,他问有没有研究“人口不增长对政府组织的影响”,我很惊讶在1994年,计划生育还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居然可以这么考虑问题,想必,经常需要逆向思考,才可以有不同于常人的视角,可以考虑更周全,创造力大概也可以从中发现。
——不停地推翻自己过去的观念,进步大概就是在不停地推翻中来的。
——很多次提到:“理性”。
——善于观察生活,从中得出一些规律之类的东西:比如芒格观察到的一些人类误判心理学的作用;比如王沪宁经常在日记中写到一些日常小事而引发的一些思考,别人请客吃200一只的螃蟹,想到很多人的心理,便宜的东西卖不出去,只要加价到天文数字,反而趋之若鹜。
习得信息/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独特的思考方法大概才是屠龙技。
-- --- ---
以上便是象群共读圈关于《穷查理宝典》的共读记录,希望能给其他书友带来关于此书的参照~ 一起来探讨关于投资、关于成功的任何事情。
【象群共读圈】由各类小姐姐组成的迷你共读小组不做最好,
只做最适合我们自己的读书会坐标杭城,
欢迎一起来读书~
撰文/ 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公众号:大安于隅
·以文会友 寻遇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