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跟着父亲丈量土地》系列散文之六:土地的契约(附:跋)

文丨王成伦系列散文之一:土地的四季系列散文之二:土地的温度系列散文之三:土地的生命系列散文之四:季节的密码系列散文之五:

文丨王成伦

系列散文之一:土地的四季

系列散文之二:土地的温度

系列散文之三:土地的生命

系列散文之四:季节的密码

系列散文之五:土地的课堂

小时候,我满心欢喜地跟在父亲身后,努力踩住他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像是在沿着一条神秘的线索,小心翼翼地循着他的足迹,一步一步,丈量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大地。土地在脚下延伸,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承载着无数故事。父亲那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们每个人和土地都有不解之缘,人人都离不开土地,人人和土地都是有契约的。”那时的我,眼神里满是懵懂,只觉得脚下的土地温暖而踏实,至于这契约究竟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长大后,我远离了家乡的那片土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穿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霓虹灯闪烁不停,可我的内心却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窗前,我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话,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土地遥远而深沉的呼唤,渐渐明白了人与土地之间那无形的契约。

1

王家堂的土地有着独特的韵味。这里的土地,是由黄河泛滥的泥沙沉淀而成,土质疏松肥沃,散发着一种独属于黄土地的质朴气息。

在这层淤积的厚厚的黄土地的深处,覆盖着的是一片辽阔的古老的土地。远古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就有古人从蒙昧中蹒跚走来,他们就与这古老的土地缔结了一份神秘而庄严的契约。

古人与土地的这份契约,是生存与繁衍的承诺。土地以其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孕育了世间万物。土地赐予他们丰饶的土壤,让五谷得以生长,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食粮。

古人与土地的这份契约,也是探索与创造的约定。古人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开拓创新,学会了狩猎、采集、耕种,收获,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开辟出纵横交错的道路,连接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古人依靠着土地的滋养,生存、繁衍。土地给予古人食物、住所和安全感,而古人则用汗水和心血呵护着土地、培育着土地。

2

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人,就是我们的祖先。祖先与土地的契约,是敬畏与感恩的誓言。在远古时代,祖先们对土地怀着深深的敬畏之情。他们相信土地是神灵的恩赐,是生命的源泉。每一次播种和收获,都伴随着庄严的祭祀仪式,他们用虔诚的祈祷,表达对土地的感恩。

祖先们以勤劳和坚韧,履行着与土地的契约。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粗糙的双手在土地上耕耘。无论是炎炎烈日下的挥汗如雨,还是寒风凛冽中的默默坚守,他们从未放弃过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正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个村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广袤的土地之上。它以各种形态的房屋茅舍、郁郁葱葱的树木、蜿蜒曲折的街道呈现于世,而在这表象之下,村庄与土地缔结了一份无形却坚如磐石的契约。

土地,是村庄的母亲。它以宽厚的胸怀,孕育了世间万物。那肥沃的土壤,是它给予村庄最珍贵的馈赠。

我年幼时的村庄王家堂与土地的契约,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承诺,是一种生死相依的情感纽带。村子里,那错落有致的土坯房、土墩房,新房屋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麦秸,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土坯房、土墩房的外墙壁上,爬满了丝瓜藤和扁豆秧,绿色的枝叶间点缀着黄色的小花和紫色的豆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村庄里的房屋茅舍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村庄里的树木是土地的卫士,它们扎根于土地之中,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家园。

街上,孩子们嬉笑玩耍,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享受着土地带来的宁静与安逸。每到傍晚,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弥漫在整个村庄的上空,那是母亲们正在为家人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此时的村庄与土地的契约,在这和谐的景象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村庄是土地的风景画和故事集,装满了一幅幅国画、油画,写满了祖辈、父辈的传说。从那破旧的茅舍到新房,从老人们的皱纹里和孩子们的笑声里,看到了村庄的血脉和未来的希望。

这片土地是村庄的摇篮,它以温柔的怀抱将村庄环抱,它给予村庄宁静与安稳,让炊烟在时光里、在一日三餐中升腾。在这份守护的契约中,村庄和土地相互依托。

这片土地是村庄的根,它见证了村庄的兴衰与变迁,村庄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承载了亲人们多少梦想和憧憬。

4

王家堂的亲人们,是这片土地的最忠实的信徒。他们与这片土地好像天生就有一种无形的契约。

这种契约,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关系。他们的一生,是与这片土地相依相偎的旅程。当第一缕晨光洒在田野上,他们扛着铁锨、锄头,如同骑士握着宝剑,走向那片等待唤醒的土地。他们一双双手,布满了岁月的老茧,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每一次翻土,都是与土地深情的对话;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契约的虔诚履行。

每年春耕时节,村里的男人们会赶着自家的黄牛,拉着犁耙,在田野里翻耕土地、平整土地。黄牛那粗壮的身躯,在阳光下闪烁着油亮的光泽,它们迈着稳健的步伐,与土地、与主人配合得默契十足。春天,亲人们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土地的怀抱,土地以它的宽厚接纳了这些微小的生命。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他们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出大大小小的“粮囤”,轻声祈祷,许下丰收的心愿,祈求土地神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土地则在沉默中回应着承诺。一场生命与希望的约定开始了。

夏天,土地毫不吝啬地释放着它的能量,阳光、雨水如同它的乳汁,滋养着庄稼茁壮成长。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油油的庄稼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土地的慷慨与恩赐。亲人们在田间辛勤劳作,除草、施肥、灌溉,他们的身影在田埂间穿梭,如同灵动的音符。不仅有父亲们辛勤的劳作,还有母亲们温柔的呵护。她们会在田边种下各种蔬菜和花卉,为这片单调的田野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她们精心地照料着每一株植物,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母亲们的悉心呵护下,那些蔬菜和花卉使劲生长,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是母亲们与土地之间的契约,是一种细腻而温柔的情感交流。

夏天,土地以蓬勃的生机作为履行契约的回馈,庄稼在风中摇曳,树木繁茂,荷叶青青,荷花玉立,好似在向天地倾诉着成长的喜悦。

秋天,是契约兑现的时刻。金黄的谷浪翻滚,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弥漫着整个村庄,亲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情,走进田野,收割着属于他们的劳动成果。那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的马车、驴车,是土地以它的慷慨和富饶对他们的辛勤付出给予的奖赏,也是契约最完美的注解。

在王家堂,房屋茅舍里堆满了丰收的粮食、果实,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土地的恩赐,是他们与土地契约的见证。

丰收的季节是最热闹的时刻,家家户户也会摆上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收的果实,分享着喜悦和快乐。

进入冬天,土地仿佛进入了沉睡状态,但它的力量却在默默地积蓄。男人们修缮农具、维护灌溉设施、积肥造肥、售卖农产品、发展特色副业,分享土地带来的经济红利的同时,也分享着土地未来丰收的愿景。他们兴高采烈地组织或参与一些与土地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分享着一年来土地带来的美食和欢乐。妇女们,心灵手巧,她们会用自家种植的棉花,纺线织布,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那些土布,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冬天,亲人们时常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回忆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憧憬着来年的丰收。此时,他们与土地的契约,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得到了升华,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交换与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传承。他们与土地的契约,在四季的轮回中不断延续,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纽带。

5

父亲与土地的契约,是一场无声却炽热的对话。一年四季,父亲在教学之余,业余时间,他都会扛着铁锨,如同一位奔赴战场的勇士,走向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土地的脉搏上。土地在他的耕耘下翻起黄色的波浪,那是父亲与土地交流的语言。他把汗水播撒在田间,如同播下希望的种子。土地呢,也毫不吝啬地回馈着他,在秋天,用金黄的玉米谷子、饱满的果子果实回应着父亲的付出。

父亲的双手,有力而宽厚,十指的根部长满了岁月的茧子。那是他与土地契约的见证。在他的眼中,土地不仅仅是生存的依靠,更是一种信仰。他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这片土地,遵循着契约中的承诺,不离不弃。哪怕风雨交加,哪怕烈日炎炎,他都坚守在土地上,因为他知道,土地也会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温暖和慰藉。

6

母亲与土地的契约,则是一首温柔而细腻的诗篇。她的身影常常穿梭在菜园之间,像一只勤劳的蜜蜂,精心照料着每一颗蔬菜。母亲的手,灵巧而温柔,轻轻摘下一把菜的叶子,仿佛怕惊扰了土地的梦。她在土地上种下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对一家人的爱。

每到傍晚,母亲会从菜园里带回新鲜的蔬菜,在厨房里奏响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乐。那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是母亲用土地的馈送编织的幸福。母亲与土地的交流,是一种无声的默契。她懂得土地的脾气,知道什么时令该种什么菜,什么时候该摘什么瓜。她用她的温柔和耐心,呵护着土地,也从土地那里得到了无尽的滋养。

母亲的笑容,如同土地上绽放的花朵,灿烂而温暖。她把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与土地的契约中。在她的眼中,土地是生命的源泉,是家庭的根基。她用她的方式,解读着与土地的约定,用爱和关怀,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无限生机。

7

我与土地的契约,是全方位的契约。忽然有一天,我觉得我身上的所有感官与土地都有了契约。

我的双脚,踏在土地上,感受着土地的坚实与温暖。每一步的行走,都是与土地的亲密接触。土地给予的我支撑,让人能够自由地探索世界。我的双脚与土地约定,要走遍千山万水,领略大地的美丽风光。

我的肚子,承载着土地给予的能量。它是人生命的容器,让人能够保持健康和活力。我的肚子与土地约定,要合理饮食,不浪费食物,让土地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

我的眼睛,欣赏着土地的美景。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山脉、奔腾的河流,美丽的田园,都是土地的杰作。我的眼睛与土地约定,要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土地的美,并用画笔和文字将它记录下来。

我的耳朵,聆听着土地的声音。风声、雨声、虫鸣声、庄稼在风中的对话声,都是土地的乐章。我的耳朵与土地约定,要静下心来,去聆听土地的诉说,感受它的喜怒哀乐。

我的鼻子,呼吸着土地的气息。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芬芳,都是土地的味道。我的鼻子与土地约定,要爱护环境,让土地的气息永远清新宜人。

我的舌头,品尝着土地孕育的美食。香甜的水果、美味的谷物、鲜美的蔬菜,都是土地的恩赐。我的舌头、我的嘴巴与土地约定,要珍惜每一口食物,感恩土地的慷慨奉送。

我的身体,与土地紧密相连。人的生命源于土地,最终也将回归土地。我的身体与土地约定,要善待自己,保持健康,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为土地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

我的意念,是思想和灵魂。它与土地的契约,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土地教会我坚韧、包容和感恩,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的意念与土地的约定,要传承土地的文化,弘扬土地的精神,让人类与土地的契约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坚固。

8

当下,人们与土地的契约,是一种生命的承诺。土地给予我们生存的根基,它孕育了五谷杂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蕴藏着各种资源,支撑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享受着土地的赠送,却也目睹着它承受的伤痛。过度的开垦让土地变得贫瘠,工业的污染让土地失去了生机。人们与土地的契约,不仅仅是索取,更是一种守护。我们承诺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土地,让它保持健康和活力。

当下,人们与土地的契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土地上,有古老的传说,有先辈们留下的足迹。土地见证了每一个家族的兴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我们与土地的契约,要求我们铭记这些文化,将它们传承下去。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让土地上的文化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9

如今,我终于明白了人类、祖先、村庄、亲人们、父亲、母亲、自己、当下的人们与土地的契约,也读懂了这契约的全部内容,契约的字字句句都清晰地告诉了我真相,这真相形象生动,让我感动得流泪。

如今,我走在辽阔的土地上,走在田野里,我仿佛听到了土地那遥远而深切的呼喊声,那声音说的是什么?是邀约?是提醒?是告诫?是警示?是土地大家园的“家训”?我听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确确实实。

土地的声音告诉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履行与土地的契约。我们要学会尊重土地的规律,不再盲目地开发和破坏。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让土地自然地呼吸和生长。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好每一片绿地和湿地,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的声音告诉我们,要用行动去守护土地的文化。回到家乡,走进古老的村落,倾听老人们讲述那些关于土地的故事。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记录下土地上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与土地的关系,更加珍惜这份契约。

10

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感受着脚下泥土的温度,我会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踩他脚印的情景。那时的我,虽然懵懂,但却与土地有着最纯粹的连接。如今,我感觉到我带着的责任和使命,应重新与土地对话,恭敬地、虔诚地与土地交流对话,倾听它的心声。

我和我的亲人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爱和行动,履行好与土地的契约,让土地在我们的呵护下,继续孕育生命,传承文化,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025年11月19日写于北京

《跟着父亲丈量土地》系列散文:跋

当我把最后一篇散文的最后一个字符落定,如同最后一粒种子埋进故乡的土地,这一组关于土地与父爱的篇章,终于在时光的田垄间安了家。

小时候,我紧紧跟在父亲的身后,小心翼翼地踩着他的脚印,仿佛那是通往世界深处的神秘指引。每一步,都踏在故乡厚实的土地上,也踏在我懵懂而又渴望的心灵里。土地在脚下延展,父亲的背影在前方坚定,而我,就在这一追一随中,丈量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也丈量着我与父亲之间那深沉而又温暖的情感。

四季在土地上轮回,如同生命的旋律在岁月中奏响。春天,土地苏醒,父亲在教书之余,带着我走向田地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一粒粒种子,如同我们对生活的期许,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夏天,土地热烈,父亲和我在田间劳作,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滋养着茁壮成长的庄稼。秋天,庄稼成熟,土地丰收,颗颗粮食,那是土地给予我们的馈赠,也是父亲辛勤劳作的勋章。冬天,土地沉睡,父亲和我围坐在炉火旁,回忆着一年的过往,那温暖的火光,照亮了我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土地是有温度的,那温度,是父亲手掌里的温度,是阳光照耀的温度,是雨水滋润的温度。它温暖着我的身体,也温暖着我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敬畏自然,学会了感恩生活,学会了坚韧不拔。土地是生命的摇篮,它孕育了万物,也孕育了我的梦想。

每一个季节,都藏着土地的密码。那些密码,是花开的声音,是庄稼的对话,是虫鸣的乐章,是落叶的叹息。父亲教会我读懂了这些密码,让我明白,生命的轮回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美好。

在土地的课堂上,我学到了最宝贵的人生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就会有收获,坚持就会有希望。

土地是我们与自然的契约,也是我们与祖先的约定。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就像树木在土地上扎根、生长。我们从土地中获取养分,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土地。这份契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我们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与我们的祖先心心相印。

如今,当我回首那些跟着父亲丈量土地的日子,仿佛看到了一条由脚印和回忆铺成的道路,蜿蜒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日子,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它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写完这一组散文,我如释重负,但心中却又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仿佛一场漫长的旅程终于到达了终点,但又舍不得离开那些沿途的风景。我知道,这些文字只是我对那段岁月的一次回望,它们无法完全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但我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走进那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土地,感受那份来自土地和父亲的温暖与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或许还会在这片土地的远方,在远方的城市里生活,去追寻新的梦想。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那片土地的温度,我小时候看到的那父亲的背影,都会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因为,那是我生命的根,是我灵魂的归宿。

今天正值寒衣节,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父亲和母亲,献给那片给予我生命和力量的土地。

2025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写于北京

☆ 本文作者简介:王成伦,河南省西华县人,曾任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政委,海军大校,现居北京。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