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穿过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古槐枝桠,72岁的福建莆田人陈阿婆抹着眼泪,将写着“陈氏宗亲”的红绸系在“寻根纪念墙”上:“我爷爷临终前说‘咱们的根在洪洞大槐树’,今天我替他圆了这个梦——闻到了古槐的香气,摸到了祖先的脚印。”
作为全球华人公认的“寻根圣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坐落在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北路,因明代大规模移民历史与“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闻名。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政府从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大规模移民18次,迁民超百万,遍布河南、河北、山东等18个省份。如今,这里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全球1亿多移民后裔的“精神原乡”。
从“移民故地”到“寻根地标”:一棵槐树的600年牵挂大槐树的故事,始于一场“国家工程”下的民间记忆。
“洪洞自古是‘表里山河’的交通要冲,广济寺又是唐宋以来的官方驿站,便于集中移民。”洪洞县文旅局文博研究员李华介绍,“当时移民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的规定迁徙,大槐树下成了离乡的最后一站。移民们折槐枝、揣乡土,将‘大槐树’刻进血脉,代代相传。”
600余年后,园区以“古大槐树”为核心,构建起“移民历史+寻根文化+民俗体验”的立体叙事:
历史实证:现存“古大槐树遗址”(原树毁于清顺治八年大风,后补种二代、三代槐树)、“移民浮雕图”(长23米、高5米,刻画迁民离乡、垦荒拓土的场景)、“广济寺碑亭”(明代移民告示碑,记录迁民事宜);
精神载体:祭祖堂供奉1230个姓氏牌位,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姓氏祠堂;“望乡阁”陈列各省移民后裔捐赠的家谱、族碑;
民俗传承:园区定期举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移民后裔家谱展”“洪洞大槐树文化节”,还原“献供、焚香、叩拜”的传统祭祖仪式。

大槐树的魅力,在于它用“有形的空间”承载“无形的乡愁”。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知“华人老家”的温度。
1. 必访精神原乡:三大核心场景——触摸“迁民记忆”古大槐树遗址:站在三代槐树下(一代枯、二代死、三代荣),仰头看气根垂落如须,聆听讲解员讲述“移民折槐枝”的故事;遗址旁的“移民雕塑群”(12组青铜像),还原“背井离乡”“挥泪别亲”的瞬间;
移民浮雕图:沿浮雕长廊慢行,从“官府贴告示”到“百姓拜别祖坟”,再到“迁民在新地垦荒”,用画面串联600年移民史;
祭祖堂(需提前预约):进入这座仿明代建筑,沿姓氏索引找到自己的宗亲牌位(共收录1230个常见姓氏),献一束花、上一炷香,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认亲”。
参观贴士:祭祖堂每日9:00-11:30、14:00-16:30开放,团队需提前1天在官网预约;姓氏牌位按拼音排序,可咨询工作人员协助查找。
2. 深度研学:跟着专家“解码”移民文化移民历史课堂(每周六10:00):由李华研究员主讲“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背景与影响”,结合《明实录》《洪洞县志》等史料,解析“为何是洪洞”“移民如何改变中国”(免费,需在“洪洞大槐树”公众号预约);
家谱寻踪工作坊(每月最后一个周日14:00):邀请各地家谱研究者分享“如何续修家谱”“移民后裔如何对接祖源”,游客可携带家谱原件,请专家指导(需提前报名,限20组家庭);
方言寻根:园区“民俗馆”设置“方言录音角”,录下您的家乡话(如“吃了吗”“老家”),与山西、河南、山东等迁出地的方言对比,感受“同根同源”的语言纽带(免费)。
3. 文化沉浸:一场“穿越600年”的寻根仪式传统祭祖体验(节假日9:30):跟随景区礼仪人员,着汉服行“三献礼”(献花、献果、献酒),诵读《祭祖文》,感受明代迁民后裔的祭祖传统;
移民情景短剧(每日11:00、15:00):演员演绎“移民官宣读告示”“百姓拜别大槐树”等场景,游客可参与“扮演迁民”,沉浸式体验离乡时刻;
非遗手作:跟“洪洞剪纸”传承人学剪“大槐树”“石榴多子”等图案(20元/人,成品可带走),寓意“根脉相连、子孙绵延”。
4. 周边联动:串起“临汾根祖线”——从大槐树到广胜寺广胜寺(车程20分钟):看元代壁画《大藏经》、飞虹塔(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琉璃塔),了解洪洞作为“佛教圣地”的另一重文化身份;
明代监狱(步行10分钟):探访“苏三监狱”,听民间故事“玉堂春落难遇夫”,感受洪洞“千年古县”的历史厚度;
洪洞羊杂割(园区旁“老地方餐馆”):尝一碗“羊杂割配烧饼”(人均25元),听老板讲“移民后代用美食解乡愁”的故事。
5. 实用路线:一日精华——历史+仪式+体验上午:抵达园区→参观“移民浮雕图”“古大槐树遗址”→在“望乡阁”查阅家谱资料;
中午:园区“根祖餐厅”尝“洪洞蒸饭”“羊杂割”(人均30元);
下午:参与“传统祭祖体验”(若逢节假日)→参观祭祖堂(找姓氏牌位)→观看“移民情景短剧”;
傍晚:逛“移民文化街”(买“大槐树根雕”“移民主题文创”作伴手礼)→返程(或去临汾市博物馆,看“晋南移民文物展”)。
基础信息与注意事项基础信息地址: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北路128号(导航“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县城中心,交通便利);
开放时间:7:30-18:30(全年无休,18:00停止入场);
门票:全价票80元/人(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祭祖堂、移民文化街等区域免费);
导览服务:
免费:入口处领取《大槐树寻根手册》,扫描二维码听语音讲解(覆盖核心景点);
付费:“深度寻根游”(含专家讲解、家谱指导、祭祖体验,398元/人)。
交通指南自驾:太原出发→青银高速→洪洞出口(全程约300公里,4小时车程,景区停车场车位500个,节假日需排队10分钟);
公共交通:临汾西站乘高铁至“洪洞西站”(20分钟,票价18元),转乘102路公交至“大槐树景区”站(15分钟,票价2元)。
注意事项祭祖堂内禁止喧哗、拍照(可外拍建筑外观);
家谱查阅需保持安静,轻拿轻放资料;
春季(4月)、秋季(10月)为最佳游览期,气候宜人;

“我们家族寻根20年,今天终于确认了!”河南郑州的刘先生举着家谱激动地说,“族谱记载‘明初自洪洞大槐树迁豫’,今天在祭祖堂找到‘刘’姓牌位,还遇到山西的刘氏宗亲——600年的分离,在一棵槐树下续上了。”
“带孩子来‘认祖’!”江苏的年轻妈妈李女士指着浮雕图给孩子讲解:“以前只知道‘老家在山西’,现在他摸到了大槐树的纹路,听了迁民的故事,终于明白‘根’是什么。”

从明代的迁民离乡,到今天的后裔寻根,大槐树用600年的时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乡愁网络”。它不需要华丽的装饰,只需你站在古槐下,闻一缕穿越时空的槐香;摸一摸“移民浮雕”上粗糙的刻痕;听一段“折槐枝”的老故事——那些藏在族谱里的名字、刻在骨血里的乡音、融在血脉里的牵挂,自会告诉你:什么是“根”,什么是“家”。
正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负责人所说:“大槐树不是终点,是起点——它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从这里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的‘根’;也让‘家国情怀’,在一棵树的年轮里,生生不息。”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大槐树。在祭祖堂的香火里,在移民浮雕的画面中,在三代槐树的浓荫下——你会发现:所谓“寻根”,不过是找到那个“从未离开过的自己”。
(注:文中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洪洞大槐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