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终点已经注定,还要出发吗?(七)

以丹聊历史 2024-10-28 01:18:36
1.闪耀的明星与破碎的支柱

卡尔在研究生时期曾深陷抑郁症的泥沼,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生命。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劳拉,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天才,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世界,将他从深渊中拯救出来。

他们的爱情故事始于卡尔最黑暗的时期,劳拉的智慧和光芒不仅治愈了卡尔的心灵,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支撑。23岁时,劳拉完成了震惊全球数学界的博士论文,人们甚至将她誉为当代的冯·诺伊曼。

她对数学的热爱近乎痴迷,如同飞蛾扑火般执着追求着数学的真理。

2.无法承受的真实:1=2

然而,在一次深入的研究中,劳拉遭遇了足以撼动她整个学术生涯的难题。她不满足于解决已知的数学问题,雄心勃勃地试图改写现有的公理系统,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学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她惊恐地发现,自己建立的体系虽然完美自洽,却导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1=2。这个结论的恐怖之处在于,它意味着任何数字都可以等于其他数字,数学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整个数学大厦都将轰然倒塌。

3.寻找答案与无尽的折磨

劳拉被困扰和焦虑所吞噬,她寻求其他顶尖数学家的帮助,希望能够找出自己体系中的错误。然而,所有的检验结果都指向同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她的体系没有任何逻辑错误。

这意味着,一个完美自洽的数学体系却推翻了数学本身的基础。这使得劳拉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

她的丈夫卡尔,虽然尽力通过陪伴和开导来帮助她,却无法理解她所面临的困境的深度和严重性。卡尔将劳拉的发现与非欧几何和虚数系统的出现相类比,认为这些看似悖论的理论最终都能够被解释和解决。但他没有意识到,劳拉的困境远比这要深刻得多,它触及了数学的根基——“除以零”的概念。如果任何数都可以除以零,那么任何两个数字都将相等,整个数学体系将彻底崩溃。

4.数学的牢笼:一致性的追寻

早在1900年的国际数学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就提出了23个悬而未决的重大数学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便是证明算术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数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证明数学的逻辑一致性,尽管这些看似不证自明的陈述无法用形式化的方法证明。

1931年,库尔特·戈德尔证明了两个震撼人心的定理:第一个定理指出,数学或许是真实的,但我们无法证明它的真实性;第二个定理则指出,算术的逻辑一致性是不可证的。即使在1936年,德国数学家根岑尝试用超限归纳法证明算术一致性,其结果也充满争议,并未被数学界普遍接受。

这些理论和发现揭示了理性知识的脆弱性,数学家们深知,他们所信仰的体系始终面临着无法解决的根本性矛盾,而劳拉正是被这种认知所折磨,被困在了数学的牢笼之中。

0 阅读:0

以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