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一样把血压降到“<140/90mmHg”这么低的水平,一般降到“<150/90mmHg”就可以了。
这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毕竟大家都会担心,老年人若是把血压降得太低,会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
但是,这种“感觉”真的对吗?
客观来说,近年来不断有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对此提出了挑战。相当一部分自以为只需要把血压降到“<150/9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搞错了!
那么,让老年高血压患者只把血压降到“<150/90mmHg”的说法,究竟从而何来?又为什么说,大家需要积极修正这种想法呢?
“<150/90mmHg”已经过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很多人印象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50/90mmHg”的降压目标,的确是有其学术来源的。
以十几年前发布的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例,其中就有提到: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降压;并且,在当时看来,并不清楚老年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至“<140/90mmHg”是否能够带来更大的获益。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降到“<150/90mmHg”就行,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是只用降到“<150/90mmHg”即可。
毫无疑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都会直接忽略掉“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这句话,最终被记住的就只剩下“<150/90mmHg”这一要求了。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但十几年过去了,当时没有被弄清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至<140/90mmHg能否带来更大获益”,如今到底搞清楚了没有呢?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对此做出了回应,这份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牵头发布的权威医学指南明确指出:
年龄在65-79岁的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是“<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将血压进一步降至“<130/80mmHg”;而即便是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将血压先降至“<150/90mmHg”以后,若耐受良好,仍应进一步继续降低。由此可见,在过去这十几年时间里,医学界已经弄清楚了:至少对于65-79岁的这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把血压降至“<140/90mmHg”肯定是能够带来更大获益的;而≥80岁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是有从进一步降压当中获益的可能。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130/80mmHg”更能获益从前面的内容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医学界正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有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从【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当中明显获益!
比方说,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策略研究(study in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antihypertensive target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STEP研究)在中位随访3.34年后证明:与常规血压控制组(“高压”<150mmHg)相比,强化血压控制组(“高压”<130mmHg)的主要复合心血管风险显著降低了26%,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也均有明显下降。
再比如,收缩压干预试验(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PRINT研究)在平均随访3.26年后证明:与“高压”<140mmHg相比,将“高压”进一步降至<120mmHg可以更为显著地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其中,年龄≥75岁的这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更能从这项治疗策略当中获益。
此外,202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学研究团队还在全世界心血管顶级学术期刊《JAMA Cardiol.》上刊发了我国大规模开放整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的最新成果。
这项研究则是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高血压管理当中,将大多数患者的降压目标给设定为“<130/80mmHg”。
因为,一方面,这可以给老年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大的心血管获益;另一方面,这也是如今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完全有能力可以实现的一项目标。
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
也就是说,近年来这些新的医学证据,不光有力地证明了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降压目标应该设定为“<140/90mmHg”,同时也直接地证明了进一步将降压目标设定为“<130/80mmHg”可以给老年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牵头发布的《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有做总结:在不需要太多种药物、太大剂量和太复杂治疗方案的前提下,“<130/80mmHg”应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
《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老年人须特别关注【能否耐受】过去,大家多习惯于把关注度放在“降压目标值”上,认为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设定得高一些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但事实上,如今很多的研究都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样能从更低的降压目标中获益。只不过,在实现更低降压目标的过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确需要“谨小慎微”!
首先,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变硬、心脏瓣膜老化等原因,容易出现“高压高,而低压低”的现象。过低的“低压”,往往会成为追求【强化降压】的一大阻力。
其次,相较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问题,尤其是在80岁以上的衰弱高龄老年人身上。
所以,不论是医学指南还是专家共识,它们反复强调的都是“阶梯式降压”的理念。就是第一步先将血压降到“<150/90mmHg”,如果【可以耐受】则进一步降到“<140/90mmHg”,假如【还能耐受】再降到“<130/80mmHg”。
2023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那么,当什么样的情况出现时,需要警惕这可能是【降压不耐受】呢?
第一,如果在当前的血压值下经常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而血压值升高一些后这些症状会明显改善,往往提示【降压不耐受】;
第二,在缓慢起身、坐起或站立的过程中,能频繁地感觉到头晕、乏力甚至眼前发黑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也提示【降压不耐受】;
第三,在日常行走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步伐不稳、跌倒风险增加时,同样有可能是【降压不耐受】的表现;
第四,在用餐后频发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测血压发现血压值较餐前明显偏低的,属于比较典型的“餐后低血压”,也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不耐受】的表现之一。
总体来说,在追求【强化降压】的过程中,的确可能会有一小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80岁的高龄患者)出现【降压不耐受】的情况。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找医生复诊,由医生根据情况来调整降压目标以及药物方案。
但是,对于大多数【可以耐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特别是65-79岁的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家应该相信把血压降到“<130/80mmHg”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获益,这是一个值得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年 第3卷 第5期
2,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年6月 第31卷 第6期
3,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4,Multifaceted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Model in Older and Younger Individuals With Hypertension 《JAMA Cardiol.》 doi:10.1001/jamacardio.2024.1449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