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之谜”系列中,讲过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但却没有讲完整。从这篇文章起,再
林黛玉的父亲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书中说他是姑苏人,前科的探花、兰台寺大夫,又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林如海娶的是荣国府贾代善的女儿贾敏,是贾家的林姑老爷。如果说贾家写的是江宁织造曹家,林黛玉的外婆是李煦的妹妹,那么,就是李煦妹妹的女儿嫁给了林如海。以此对照生活的真实,曹寅家、李煦家有这么一门亲戚吗?
肯定是没有的,《石头记》记的是明朱家事,哪里扯得上什么曹寅、李煦?既然如此,那么,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又是什么人呢?历史史料中能找到他的真身吗?
“林如海”究竟是什么寓意?却说贾雨村被革了大如州知府,安顿了妻财家小,独自一人担风袖月,游览天下神迹。这一天,贾雨村“又偶游至淮扬地面”,听说了一件事:“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写了一段林如海小传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说文解字》:“竹木生平地曰林。”《石头记》中的林如海,是《水浒传》林冲、裴如海的合成寓意,其中,“林”是生长在平地的竹、木。竹,谐音“朱”,木,就是草胎木质的“木”,所以,林如海的“假子”林黛玉就是草胎木质的绛珠草。《石头记》写的是“曹雪芹”历史,书中所有人物都是“草胎”朱家人。
平,“从亏、从八”,隐写“重八”。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草胎指的是朱姓出自邾国曹姓,木质,隐写的是朱家木字辈皇帝,以及桂林靖江王。这些“朱木”,皆出“重八”。
《唐书·地理志》:“平,亦州名,平州北平郡”。《国语》:“乐声不相逾越也”,讲的是乐器合奏,故而,“乐从和,和从平”。《水浒传》中,“武松威镇安平寨”,《石头记》中,贾琏两次去平安州,都是以大明燕王藩府“北平”隐写大明都城。
林如海的“如”,就是贾雨村会了进士,做了大如州知府的“如”。贾雨村一到大如州就夤夜密娶甄士隐家的撷花丫鬟娇杏,娇杏进贾家时,雨村的正室尚在,她就做了如夫人。如,女口,女指的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女宿,暗写的也是大明都京。书中的“闺阁”,“金陵十二钗”就是以女宿为象征,主写“北静(京)郡(君)王”。
《石头记》中极少写正室,即便是王夫人,“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贾家人几乎都是“如夫人”,包括赵姨娘、香菱等。因为,他们都是“北静郡王”。
海,对应书中的“梅”,为水每、木每。每,“草木初生象也”。既是“草木”,那就不需多做解释了。大明以五德为字辈,朱元璋年号洪武,就是“水”,以水生木,朱棣就是木字辈。
林海,中间少了个“如”字,那就不是写的“北静郡王”,隐写的就是洪武,也就照应了“水浒”。朱家五行字辈以“洪”开始,往后就是木、火、土、金,《水浒传》主写的是木字辈藩镇之乱,预言大明将亡于木字辈(恐伤弓远之曲木)。后来的《西游记》、《石头记》却实写了大明终结于朱由榔。木为水生,即“水浒”。
“林如海”,这三个字既隐藏了大明二祖,也就是开篇故事中的一僧一道。又暗写了大明家事消亡,大明“北静郡王”兴于木字辈,最终亡于木字辈。以“林”而喻,林如海总写大明木字辈的皇帝,又以“假子”林黛玉隐喻桂林靖江王。
既然“林如海”象征的是朱明皇帝,为何又是“前科探花郎”呢?
“探花郎”照应贾探春,隐写朱由榔?朱元璋以“五德”为朱家皇室立字辈,寓意五德循环,永世万代而不绝。因此,《水浒传》以“五代”暗写大明,五代第一个皇帝是朱温,嘉祐三年就爆发了朱瘟。施耐庵隐喻的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建诸子”,放出大明妖魔,朱家陷入藩镇之乱。
朱元璋字辈原本不在五行之中,却以“洪武”为年号,就是水德。所以,《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都以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暗示大明实亡于洪武。洪即洪水,淫水即洪水。“虎兔相逢大梦归”,其中的虎就是“寅”。康熙元年(1662年),朱由榔之死标志大明彻底灭亡。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朱明千真万确地“寅”丧天香楼。壬寅,倒过来是“寅壬”,也就是“淫人”。
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应当与贾雨村是同科进士,但他们都是“会了进士”,而不是“中了进士”。会,盟也,也就是“木石前盟”的寓意。朱元璋做了“进士”,“封建诸子”,林如海、贾雨村都做了藩王。后面的文章将讲到,“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就是隐写的桂林靖江王之藩。
进士之“進”,实则进位之“進”。“進”拆开是“隹走”。隹,短尾鸟的总称,《水浒传》中就隐喻燕王。“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则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的谶语,在《水浒传》中就是“王進”。《石头记》中,林黛玉是飞燕,也是“林”的一大隐喻,“前科进士”,隐写的是第一代“北静郡王”永乐皇帝。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建诸子,总共封了十大藩王,其中九家是皇子亲王,另外一家就是以林代玉为象征的桂林靖江王。九家皇子亲王中,秦王朱樉排第一,晋王朱棡排第二,以林如海象征的燕王朱棣排第三——这就是“前科探花郎”。
“北静郡王”总共经历了三轮木字辈,最终亡于木字辈。林如海是“探花”,那就象征了大明亡国第三轮木字辈,其中有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也就是“红楼三尤(由)”。
“花”即草化,谐音“曹化”,大明朱家化自曹姓。“三春去后诸芳尽”,“开到荼蘼花事了”,《红楼梦》中的“花”,都是春天之花。故而夏至节这天,就是饯花节,送别花神,大明即将灭亡。
芳即花,探春即“探花”。探春远嫁,那就得“入海”了。“清明涕送江边望”,探春远嫁隐写明清之交时,朱由榔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明节期间逃到海外避难。如此,贾探春就是“探花郎”。
兰台寺大夫,这是个什么官?
林如海中了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甲戌本批注道:“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半尊古名,半古半今,“兰台寺大夫”这个官名有一半是“尊古名”,另一半却说的是“今事”。《通典·职官六·御史台》中说:“后汉以来,谓之御史台,亦谓之兰台寺。”原来,林如海做的是御史台大夫。但是,批书人又为何说这个官名是“极玄极幻,荒唐不经”呢?
《石头记》中的官名其实都是虚拟,都是按照“立意本旨”虚构官职以隐藏真相。比如,薛家是“紫薇舍人”。紫薇,即紫微星,也就是紫禁城,紫薇宫中人不是皇帝又是谁呢?故而,薛蟠是皇上(皇商)。宝钗从金陵来到都中进宫备选,是去争皇位的。
“楚韵兰台”,此兰台指代钟祥。钟祥,古之安陆,是明世宗朱厚熜兴王的藩地。贾母不吃六安茶,六安,即安陆,是以灯谜的方式隐写的地名。宁国府贾敬,其中就谐音来自“兰台”的嘉靖。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同年复立县,取“祥瑞钟聚”之意,命名钟祥。秦可卿毫无血缘的兄弟秦钟,就有钟祥之喻。
兰台,又指皇宫中收藏典册法书之所,《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所以,《焦氏易林·巽之明夷》说:“典策法书,藏兰台”。
《石头记》中的“书”是“叔”、“鼠”的谐音,林黛玉只读过四书,隐喻了大明“四叔”。朱元璋、朱棣均行四,之于靖江王而言,大明太祖就是他们的四叔。燕王朱棣,则是建文时期大明的四叔。燕王属鼠,大明却亡于“四鼠”,“耗子偷香芋”,寓意四只鼠窃取了朱明。
《石头记》中的兰台,指的是皇宫,如宋玉《风赋》中就说:“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 宋玉、景差侍。”所以,林海是兰台寺大夫,寺,“廷也”、“官舍也”。寺卿,即九卿,九卿的官署名叫寺曹。“寺曹”,就被借喻为朱明皇宫。
兰,香草也。《左传》说:“兰有国香”。香,《石头记》中的天香。此“天香”出自《水浒传》,隐写朱元璋因“冷香丸”而于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之时出世。“寅(淫)丧天香楼”,寓意大明亡于“寅”,大明实亡于洪武。朱元璋,字国瑞。
兰台寺大夫,这个官名不是实写,而是说“林如海”是朱明皇帝。
林如海是哪里人,“姑苏”写的是苏州吗?
《字汇补》注:“古谓陵墓为台”,兰台,也就是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香塚”。“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对照上联“滴翠亭杨妃戏彩蝶”,飞燕也就是以李白《清平调》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中的杨贵妃,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与薛宝钗一样,都是被缢杀于马嵬坡佛堂的杨玉环。
第二十七回有这样一句:“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这两个日子就是写的朱由榔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禅寺的历史。康熙属马,也就借用了《乞巧》中的马嵬坡。
上文讲到,林如海之“探花”隐喻了兰台寺第一钗永乐皇帝,又引用了《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一则谶语,所以,林黛玉就是“飞燕”。“探花”又暗藏了朱由榔的结局,所以,林黛玉之一结局,也就是林如海最终结局的写照。而在第十四回书中隐写的林如海“九月初三”捐馆,则是另一次耗子偷香芋。这段历史,今后再讲。
兰台即香塚,林家父女在书中前后照应,隐写的就是埋葬大明皇帝之帝陵。林如海已入兰台寺,林黛玉则悲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大明十二陵最后一帝是天启(也隐写在书中),朱由检“葬侬(龙)知是谁”,再往后,那就真不知他们葬身何处了。
林如海是姑苏人,这个“姑苏”到底写的是哪里呢?
姑,实则姑娘之“姑”,谐音“孤”。孤,一指隐藏在薛林判词中的“孟母三迁”,朱元璋家从濠之钟离东乡最终迁徙至太平乡孤庄村。二指皇帝或者藩王自称,书中的“姑娘”均为此义,还特别指代“北静郡王”。
蘇,草鱼禾,草即曹,“鱼尾与燕尾相似”,魚谐音禺、愚。禺,与荣禧堂中金蜼彝之“蜼”都是一种长尾猿猴,隐喻建于猴年亡于猴年的朱明。贾雨村更是“甲禺邨”的谐音,甲禺即甲申,邨,“屯邑”,屯,谐音“豚”,就是朱(猪)。愚,就是《西游记》中的心猿。
“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也是引喻的朱明亡于木字辈。
蘇,即书中反复写到的“髯苏”,也就是“瓜分爮斝”上刻着的“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以及“海棠”中隐藏的苏轼。“髯苏”首先指的是朱家第一代木字辈之永乐皇帝朱棣,《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记载:“王貌甚伟,美髭髯”。其次,是要借髯苏之《赤壁怀古》,隐写朱由榔“烈火烹油”的 结局。
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朱由榔,然后以烈火焚化。“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薛宝琴就以《赤壁怀古》为首,作《怀古十绝》以隐大明消亡。
因此,姑苏有阊门城,阊门即天门,走进天门,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即朱家祖陵,其中便有金陵十二钗。因此,“姑苏”之一隐喻,就是写的大明都城。
因此,甲戌本在“本贯姑苏人氏”这句话旁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金陵十二钗是大明十二陵,可见,“姑苏”不是写的苏州,上一篇文章也讲到姑苏“是金陵”。以“姑苏”说《石头记》中隐写了贾母史太君哥哥苏州织造李煦,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贾雨村见到林如海时,是在淮扬地面。此时,正是林如海钦点盐政,到此赴任之际。那么,此“淮扬”是不是实写的扬州,“盐课林老爷”又是什么寓意,为何林如海家能袭五代列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