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患者42岁的魏女士,因颅内蛛网膜囊肿在我院神经外四科接受治疗后顺利出院。该病症已困扰患者7年,肖庆主任为其实施了神经内镜下脑室造瘘术+囊肿开窗造袋术”,患者仅住院10天便康复出院。该手术不仅避免了传统分流管植入的终身依赖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风险,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视力状况。此次诊疗,再次体现了我院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的专业技术实力。

病例回顾:囊肿逐年增大,视力频现异常
魏女士于7年前因意外跌倒后出现左眼黑朦,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右侧枕部蛛网膜囊肿(初始大小2.2×2.8cm)。近年来囊肿持续增大,至2025年7月已增至5.5×3.4cm,频繁的左眼黑朦和视力下降(年发作10余次),严重影响其生活。多家医院曾建议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但患者担忧分流术后的感染、梗阻等长期并发症,经多方咨询后最终选择我院肖庆主任团队,寻求微创的内镜治疗方案。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及多学科评估,魏女士除已被确诊的蛛网膜囊肿,还伴有视野缺损、高血压以及被疾病长期折磨的精神类相关疾病。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肖庆主任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身心医学科、麻醉科、护理病区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评估,为魏女士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一场与病魔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

技术亮点:软性神经内镜精准造瘘,避免分流管植入
于既定手术日,肖庆主任团队为魏女士实施手术。术中采用右侧后颅窝微骨孔入路(骨孔直径仅1cm),肖庆主任手持软性神经内镜,精准穿刺囊肿,在囊腔内探查发现囊肿壁层系增厚蛛网膜,枕叶囊肿占位,囊肿腔内脑脊液清亮,囊壁见增生微血管,左缘见直窦,边缘不规则。探查囊腔结构后,于12点钟方向造瘘并扩大瘘口,使囊肿与脑室系统沟通,彻底解除压迫。

术后恢复:一周出院,视力显著改善
术后,魏女士康复进程顺利。复查头颅 CT 显示囊肿明显缩小,眼科检查确认视野缺损较前改善。查体魏女士神清语利、行动自如,切口愈合良好,符合出院条件。出院时,肖庆主任详细叮嘱魏女士及家属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专家视角:肖庆主任谈软性神经内镜技术优势
“软性神经内镜能灵活抵达深部病变,实现直视下的精细操作。此类手术不仅彻底解除囊肿压迫,更保留了生理解剖结构,是症状性蛛网膜囊肿的理想治疗方式。”
与传统分流术相比:
1.无需植入分流管:避免终身携带异物及后续并发症风险;
2. 创伤极小:仅需单一骨孔,术后恢复快; 3. 根治性减压:通过瘘口重建脑脊液循环,复发率低。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四科,坚持以微创技术为核心,依托软性神经内镜等先进设备,为颅内病变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截至目前,科室已成功实施数千例软性神经内镜手术。未来将持续推动微创神经疾病诊疗的技术革新,全力守护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