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
吕祖曰: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皆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化现,东华?递传岩,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泛滥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昔日有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心,先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奉救为度师,今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甚多,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我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像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天仙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注。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日“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
故一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
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天心”开篇即引用了吕祖(吕洞宾)的话,阐述了关于道的本质和修行的要旨。
吕祖曰: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这里吕祖首先定义了“道”——“自然曰道”,即道是自然而然的,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接着解释道没有具体的名称或形态,它就是纯粹的本性(一性),就是原始的神灵(一元神)。因为性命和道的真相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所以它们被比喻为“天光”,而天光虽然肉眼看不见,却能通过人的双眼(两目)间接反映出来。这里的“天光”常被解释为人的内在灵光,是与道相连接的桥梁。
古来仙真,皆口口相传,传一得一。
这句话意味着古代的仙人和真人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内丹修炼的秘诀传授给弟子,确保了知识的精确传递和传统的真实保存。
自太上化现,东华递传岩,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
从太上老君的出现,到东华帝君的传承,再到南北两宗的形成,全真派的内丹修炼达到了极其兴盛的状态。
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日,泛滥极矣!凌替极矣!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盛衰,全真派虽然一度兴盛,但由于真正的内丹心法传承不继,导致到了后世,真正理解并实践内丹修炼的人越来越少,流于形式的修炼方法泛滥成灾,真正精髓的传授几乎消失。
极则返。
当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故昔日有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
因此,在过去,有许真君(许逊)出于慈悲,普渡众生,特别创立了不同于常规宗教教义的内丹修炼宗旨。
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心,先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
能够听到这一宗旨的人是极其幸运的,能够接受并实践这一宗旨的人则是在一场难得的法会上。每个人都应当效仿许真君的心愿,首先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才能进一步修炼真我,领悟生命的意义。
这段文字强调了道的本质、内丹修炼的传承方式、全真派的历史变迁,以及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确根基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内丹修炼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修行者道德修养的呼唤
太乙
“太乙者,无上之谓。”这句话点明了“太乙”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代表着宇宙的最高真理和终极奥秘。在道教内丹学说中,“太乙”往往指代最纯净的先天之气,是超越一切有形物质的本源。
内丹丹诀
“丹诀甚多,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这里提到的丹诀指的是内丹修炼的各种方法和秘诀。虽然这些方法多种多样,但它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从“有为”(有意识的修炼行为)逐步过渡到“无为”(自然无碍的状态)。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跳跃式进入无为境界的方法,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步骤的修炼过程。
金华
“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像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天仙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
“金华即光也”:金华在这里象征着光明、智慧和内在的灵性之光,是修行者通过内观和修炼所追求的内在光明。
“光是何色?”:这句话问的是光的本质,实际上是在引导修行者去体验超越色相的更高层次的真理。
“取像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金华的象征意义中蕴含着“光”的秘密,这“光”是指向太乙真炁,也就是宇宙中最纯净的能量。
“是天仙太乙之真炁”:金华所代表的光明正是天仙级别的修行者所能达到的太乙真炁,它是通往成仙之路的关键。
“水乡铅只一位”:这是一个隐喻,用来形容内丹修炼中“铅”(象征着初阶的物质能量)的唯一性,这里的“水乡”和“铅”共同指向了内丹修炼的起点,即对自身内在能量的初步觉醒和利用。
整体而言,这段文字强调了“太乙金华宗旨”直指内丹修炼的核心——性功,即通过修炼性情和精神来达到与宇宙真理的合一。金华作为象征性的光明,指引着修行者通往无上的太乙真炁,实现精神上的升华和内在的净化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回光”是一种内观的修炼方法,它要求修行者将向外散射的目光和注意力逆转,回向内心深处,以此来凝聚精神,唤醒内在的光明。“逆法”意味着这种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与日常的感官经验相反,通过内在的观照来达到精神的提升。
注想天心“天心”在道教中指的是内在的宇宙中心,是精神与宇宙能量交汇的焦点。“注想天心”即是集中意念于这一中心点,通过冥想和观想的方式,与内在的宇宙能量相连接。
天心与日月《黄庭经》中提到的“寸田尺宅可治生”,这里的“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而“寸田”则是指眉心之间,也就是道教中所说的“天心”所在的位置。天心被认为与日月运行密切相关,是内在精神的聚集地。
方寸之中的奇景“方寸”指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其中蕴藏着“郁罗萧台之胜”和“玉京丹阙之奇”,这些都是道教中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形象描述,象征着内在的灵性之美和宇宙真理的奇妙景象。
虚中、灵台、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这些术语分别来自儒家、佛教和道教的不同学说,都指向了内在修炼的核心地带。儒家称其为“虚中”,强调空灵无欲的心态;佛教称之为“灵台”,指的是清净无染的内心;道教则有“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等多个术语,每个词都代表了通向内在精神世界的门户或修炼的关键点。
光与天心的关系最后,“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这里将天心比作宅舍,而“光”则被比喻为宅舍中的主人。这意味着内在的光明(精神能量)是掌握和引导整个修炼过程的核心力量,通过回光,修行者可以唤醒内在的光明,进而控制和协调整个身心的状态。
综上所述,这段内容强调了“回光”修炼法在道教内丹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这一方法唤醒内在光明,与宇宙能量相连接,从而达到精神提升和内在和谐的目的。
一回光,则周身之气皆上朝这句话意味着当修行者成功地实行“回光”——即把原本散漫的意识和目光收回内心,集中于内在的“天心”时,全身的精气神会随之上涌,汇聚于心神。这就好比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向中心归聚,或者说是体内各个部分的能量向着精神的中心点集中,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这里使用了一个政治上的比喻,将“回光”后的状态比作一个圣明的国王确立了首都,树立了权威。在古代,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仅象征着政治权力的中心,也是文化、经济和军事的枢纽。当一个国王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基础,其他国家的使者会带着礼物(玉帛)前来朝贡,表示臣服和尊重。同样地,当修行者的意识和能量通过“回光”凝聚于内心,身体内的各个“部门”(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像臣服的国家一样,自动调整自己的功能,服从于心神的指挥,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整体。
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另一个比喻是将修行者比作一个精明的主人,而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就像是家中的奴婢。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家庭中,如果主人头脑清晰,决策英明,那么家中的仆人们自然会听从命令,各尽其职,使得整个家庭运作顺畅,没有混乱。同样的道理,当修行者的心神清明,能够有效地掌控和调节内在的能量流动时,身体的各个系统也会按照心神的指令工作,各司其职,维持健康和活力。
整体来看,这段描述突出了“回光”在道教内丹修炼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帮助修行者集中精神,还促进了内在能量的和谐与流动,使整个身心处于一种高效、有序和平衡的状态。通过这样的修炼,修行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这也是道教内丹学追求的高层次精神状态。
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这里的“诸子”指的是修行者,而“回光”是指将注意力从外在世界收回到内在的精神领域,专注于内心的一点光明或能量。这种实践被视为达到至高无上智慧的关键路径,即“无上妙谛”。
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光”在这里象征着内在的意识或精神能量,它天然倾向于分散和波动,但通过持续的“回光”练习,可以使这种能量逐渐稳定并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内在的焦点或核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最终可以实现精神的凝聚和强化。
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法身”是佛教术语,指超越物质形态的、永恒不变的真实自我。当“光”凝结到一定程度时,修行者便能够体验到自己超越肉体的存在,感受到与宇宙的深层次联系,仿佛精神已经提升到了“九霄”(天空的最高处),象征着超凡入圣的境界。
默朝飞升这是引用《心印经》中的概念,指的是在静默中朝向更高层次的精神状态迈进,最终实现“飞升”,即精神的彻底解放和提升,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这里引用了《楞严经》的教诲,说明通过纯粹的冥想和精神集中,修行者可以像鸟儿飞翔一样,精神上升,达到“天上”。这里的“天”不是指具体的物理空间,而是指一种超越世俗的、充满光明与智慧的精神领域,即“乾宫”,代表阳性的、创造性的力量源泉。
身外有身长期坚持“回光”等修炼方法,修行者可能会体验到一种超脱肉体限制的更高层次的存在形式,即“身外有身”。这意味着除了物质身体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精神体或能量体存在,这通常被认为是成仙或达到高级精神状态的标志。
综合来看,这段文字鼓励修行者通过“回光”等冥想技术,不断深化内在意识的聚焦和净化,最终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解脱,体验到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真实。
金华即金丹“金华”在道教中通常指代内在的灵性之光,是修行者通过内观和修炼所能触及的内在光明。而“金丹”则是道教内丹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象征着通过修炼而达到的一种内在精神的升华和纯净状态。这里将“金华”直接等同于“金丹”,意味着内在的灵光本身就是修行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即金丹的成就。
神明变化,各师于心“神明变化”指的是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层面的转化和提升。这些变化并非外界强加,而是源自于修行者内心的指导和体验。“各师于心”强调了每个人修炼的路径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领悟来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公式。
妙诀与修炼者特质这段文字最后提到了修炼“金华”或“金丹”的妙诀虽精确无误,但实施起来非常灵活,需要修行者具备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内心的沉静。这里强调了两个关键特质:
聪明:指的是修行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深刻理解修炼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沉静:指的是修行者需要有内心的平和与安定,能够在修炼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不受外界干扰,持续地进行内观和冥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强调了内在修炼的核心在于触及并培养内在的灵性之光(金华/金丹),而这一过程需要修行者既聪明又沉静,能够在理解修炼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灵活的实践。这种修炼方法不仅要求严格的内在标准,也承认了个体差异,鼓励修行者在遵循传统智慧的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