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段锦”,八段锦是怎么来的?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以表示其精美华贵。除此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
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
由于立势八段锦更便于群众习练,流传甚广。立势八段锦在养生文献上首见于南宋曾慥zào所编《道枢·众妙篇》。但这一时期的八段锦没有定名,其文字也尚未歌诀化。之后,在南宋陈元靓所编《事林广记-修直秘旨》中才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其文已歌诀化,明清时期,立势八段锦有了很大发展,并得到了广泛传播。清末《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首次以“八段锦”为名,并绘有图像,形成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被固定下来。
八段锦在流传中出现了许多流派,例如。清朝山阴娄杰述八段锦立功,还有《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清·佚名),《八段锦体操图(12式)》等。这类八段锦都出于释门,僧人将其作为健身养生的方法和武术基本功来练习。
总的来看,八段锦被分为南北两派。行功时动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动作的,被称为南派,伪托梁世昌所传;动作多马步,以刚为主的,被称为北派,附会为岳飞所传。从文献和动作上考察,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其中附会的传人无文字可考证。
八段锦究竟为何人、何时所创,尚无定论。但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可以看到,至少有4幅图势与八段锦图势中的相似。另外,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辑录的《养性延命录》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动作图势。例如,“狼距鸱chī 顾,左右自摇曳”与“五劳七伤往后瞧”,动作相似;“顿踵三还”与“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相似;“左右挽弓势”基本与“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相同:“左右单托天势”基本与“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相同;“两手前筑势”基本与“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相同。这些都说明,八段锦与《导引图》以及《养性延命录》有一定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唐豪、马凤阁等人编著的《八段锦》,后又组织编写小组对传统八段锦进行了挖掘整理。由于政府的重视,习练八段锦的群众逐年增多。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八段锦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八段锦的内涵。
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查阅考证,有以下基本认识:
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
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
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
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