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控制得如何、有无并发症?除了血糖,还要看这7项指标!

鸟儿评健康 2024-03-03 12:17:00

生活当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得了2型糖尿病,问题就主要出在血糖上,因此,定期在家测一测空腹与餐后血糖、每年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就可以了。

他们认为,只要这些指标的情况还好,那就意味着糖尿病控制得不错……

但事实上,2型糖尿病究竟控制得好不好,光看这几项血糖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哪怕这些血糖指标都给降下去了,也并不意味着整个糖尿病都被控制好了。毕竟,2型糖尿病患者还得时时警惕多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等等。

所以,一旦患上了2型糖尿病,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地以为只用把血糖相关的几项指标给“盯住”就够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给大家细数一下,除了血糖以外,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还得定期复查的7项重要指标。

指标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一直以来,2型糖尿病都是非常明确的一项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比方说,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来看,只要是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可以直接划定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而按照“脂质浸润学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始动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种所谓“坏胆固醇”向动脉血管壁内的渗透。也就是说,当2型糖尿病存在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往往会更容易“破坏”我们的动脉血管。

因此,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项指标给控制得更低,才能有效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避免患上冠心病、脑卒中等可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

为此,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提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目标】里就包括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项指标,并要求:一般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把这项指标给控制在2.6mmol/L以内,而已经合并了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将其进一步控制到1.8mmol/L以内!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当然了,一般我们在化验血脂指标的时候,并不会仅仅只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项。按照常规,还会一起把总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也都看一看。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认为,比较理想的血脂控制,除了要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以外,最好还将总胆固醇(TC)控制在4.5mmol/L以内、甘油三酯(TG)控制在<1.7mmol/L。

指标2:血压

众所周知,除了血脂与血糖以外,身体当中还有一项可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关键指标,这就是“血压”。临床上,“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被共同称为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三高”。

因此,为了尽量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除了要控制好胆固醇相关指标以外,也要同时控制好血压。

与胆固醇相似,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压并不是简单地降到与普通人差不多(<140/90mmHg)就够了,而是同样需要降到更为严格的水平才可以。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该长期稳定控制在<130/80mmHg。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标3:体重指数 BMI

当前的医学理念认为,“体重管理”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当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比方说,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体型上属于肥胖/超重型,他们的体重指数BMI超过了25kg/m²,又或是腰围有明显的增粗。

目前的医学研究认为,这些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有效地减重,那么,血糖将会更容易控制、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风险也会更低。更神奇的是,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实现了10%-15%的减重以后,降糖药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甚至还有人实现了阶段性的完全停药(糖尿病缓解)。

另一边,也有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过低(BMI<18.5kg/m²),这部分患者则是大家常说的“瘦糖人”。而体重过低同样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不少的危害。

为此,2022版《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专门提出,“瘦糖人”应该合理增加体重,尽量让体重指数 BMI恢复到18.5kg/m²以上。而在增重的同时,不能让体内增加的主要是脂肪成分,而是应该尽量增加肌肉组织,因为,肌肉对于血糖代谢的调控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对于有可能将体重指数 BMI给恢复到18.5-24kg/m²的患者来说,应该尽量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若是之前肥胖的情况过于严重,那么,则应该先尽力把体重给降低5%-10%,然后长期维持住。

指标4: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用于计算eGFR)

临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这使得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了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及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定期针对糖尿病肾病进行筛查,这是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做的。只有尽早地发现问题,才能及时针对性地处理,从而延缓甚至阻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不过,要想在早期筛查出糖尿病肾病的迹象,这往往不是通过一般的尿常规或肾功能检查就可以做到的。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特别提到: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每年至少进行1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测定,以及抽血化验血肌酐水平并利用这项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UACR与eGFR这两项指标被认为对于早期识别糖尿病肾病比较敏感,也只有这两项指标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以内,才意味着当前的糖尿病肾病风险较低。

指标5:眼底

除了糖尿病肾病以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2型糖尿病在确诊的时候,往往疾病已经在体内存在了一段时间,因此,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因此,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特别强调: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应该立刻就做一次【眼底检查】。假如无明显的异常发现,那么,之后每1-2年也应该定期做【眼底检查】,以此来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迹象。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指标6:远端神经+足部

还有两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相信也有不少人听说过,一类叫做【糖尿病神经性病变】,另一类则是【糖尿病足】。

一些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慢慢发现双手或者双脚开始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甚至疼痛等神经性症状。而糖尿病足则主要表现为足部的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截肢甚至是死亡。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当中,也需要有意识地防范这两类并发症。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都针对远端的神经性病变做一次筛查,具体可以通过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以及温度觉这5项神经检查来做筛查;此外,还应该找有经验的医生,对下肢和足部皮肤进行观察、对皮肤温度以及足背和胫后动脉作常规检查。

指标7:肝纤维化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视了经常与2型糖尿病所合并的【脂肪肝】这个问题。目前的医学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防范晚期肝纤维化与肝硬化风险的重要患者群。

因为,有数据提示,接近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肝纤维化迹象,比普通人的风险高出10倍。

为此,2021版《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有专门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使用【肝脏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病情进行评估,当条件允许时,可以利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来对肝纤维化的程度作估测。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把注意力给放在血糖上就可以了。

事实上,除了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以外,2型糖尿病患者还得定期复查很多血糖以外的其他指标。比如血压、血脂、体重、尿白蛋白/肌酐比、眼底、神经、足部以及肝纤维化等等。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处于较为理想的范围时,这才真正意味着2型糖尿病被控制好了,并且,暂时还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的迹象。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3,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1月 第42卷 第1期

4,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7月 第37卷 第7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

0 阅读:13

鸟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