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又称直言三段论,是一种通过一个共同概念将两个前提联结以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形式。其结构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

【三段论推理】,又称直言三段论,是一种通过一个共同概念将两个前提联结以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形式。其结构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每部分均为直言判断。例如:“凡是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能导电(结论)”。三段论中仅允许存在三个不同概念。结论中的主项称为“小项”(如例句中的“铁”),结论中的谓项称为“大项”(如例句中的“导电”),在两个前提中均出现的共同概念称为“中项”(例句中的“金属”)。含大项的前提为大前提,含小项的前提为小前提。三段论的核心特点在于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将大项与小项联结,从而从两个前提中推出必然结论。它是事物概念中“属”与“种”之间包含关系在思维中的反映。

【大前提】演绎推理中包含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对应“属概念”。在三段论中指含大项的句子(通常为第一句),如“凡是金属都导电”。需注意,大前提的主项概念必须是小前提主项概念的集合概念(母概念),且大前提的谓项概念是该集合概念的属性。

【小前提】演绎推理中包含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对应“种概念”。在三段论中指含小项的句子(通常为第二句),如“铁是金属”。其特点是小前提的主项概念必须是大前提主项概念的个体概念(子概念),且小前提的谓项概念须与大前提的主项概念一致。

【小项】又称“小词”,是在三段论的小前提和结论中均作主项的概念,即“种概念”,常用符号S表示,如“铁”。

【大项】又称“大词”,是在三段论的大前提和结论中均作为谓项的概念,即“属概念的属性”,它既包含“种”的属性,也体现“属”概念属性的普遍性,常用符号P表示,如“导电”。

【中项】又称“联项”,是在大前提中作主项、在小前提中作为谓项的属概念,结论中不出现,其作用是通过联结词将其一般属性归结于小项。中项是小项的属概念(母概念),小项是中项的种概念(子概念),如“金属”。

【小项•大项•联项】三者关系为:小项是中项的种,中项是小项的属,大项则是中项和小项共有的属性。

【中项联词】指在三段论中,通过联词将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共同出现的属概念(中项)的一般属性归结到其种概念,作为大前提和小前提相同属性的中介。在结论中,它位于主项(小前提的主项)之后、大项之前,连接两者以推出结论。例如“铁能导电”中的“能”即为中项联词,通常用符号M表示。三段论结论的构成式为:S•M•P。

【端词】指三段论结论句中联结词两端的大项和小项。例如:“铁能导电”中的“铁”和“导电”即为结论句的端词。

【三段论公理】是三段论推理的依据,其内容为:若对某事物的全部对象的属性有所肯定(或否定),则对该事物的任何部分对象的属性也有所肯定(或否定)。该公理反映了客观世界中属与种之间的包含关系。

【三段论规则】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1. 每个三段论必须且只能包含三个概念。如“凡是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其中仅含“金属”“导电”“铁”三个概念。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3. 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不得周延。4. 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5. 若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则结论也必定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6.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7. 若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则结论也必定是特称的。

【三段论的格】根据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位置的不同,三段论可分为四个格:

1. 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主项,在小前提中作为谓项。例如:“凡是金属都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2. 第二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作为谓项。例如:“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

3. 第三格: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均作主项。例如:“凡是金属都能导电,金属有铁,所以铁能导电”。

4. 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为谓项,在小前提中作主项。例如:“能导电的物质有金属,金属有铁,所以铁能导电”。

【三段论的式】三段论根据四种直言判断(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在前提和结论中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式。结合三段论一般规则及各格特殊限制,正确的式共有二十四种。例如:AA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为全称肯定判断)、EIO(大前提为全称否定判断,小前提为特称肯定判断,结论为特称否定判断)等。因内容较多,读者可自行逐步研究,此处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