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春这人,打小就透着股不透气的糊涂劲儿。就说上回赶集,他揣着五十块钱想买二斤猪肉,结果跟肉贩讨价还价半天,最后揣着一兜子白菜回了家,还乐滋滋跟媳妇说 “今天猪肉便宜,顺带多买了点菜”,气得媳妇柳月娥抄起鸡毛掸子追了他三条街。
这天晌午,日头毒得能把路面烤出油,王大春蹲在自家院门口啃馒头,眼瞅着对门李大爷摇着把竹骨都松了的破蒲扇,悠哉游哉地纳凉。那扇子面儿上还印着只缺了条腿的大公鸡,边角都磨得发毛,风一吹“哗啦哗啦”响,跟要散架似的。
“李大爷,您这破扇子早该扔了,我明儿给您捎把新的!”王大春嚼着馒头含糊道。
李大爷眯着眼笑,把扇子往他手里一塞:“小子,这扇子比你岁数都大,管用着呢。你要是不嫌弃,先拿去用,啥时候醒过盹儿,再还我。”
王大春瞅着手里的破扇,心里犯嘀咕:这破玩意儿能管用?可架不住日头晒得慌,他试着摇了摇,还真有股凉风,就是扇柄硌得手心疼。他也没当回事,揣着扇子就往村西头的小卖部去——柳月娥让他买袋盐,再捎瓶酱油,千叮咛万嘱咐别又买错了。
路过村头老槐树时,王大春看见一群小孩围着个竹筐吵吵嚷嚷。他凑过去一看,筐里蹲着只灰扑扑的小野猫,爪子还受了伤。王大春心一软,想起家里的鸡昨天刚下了俩蛋,转身就往家跑,进门就喊:“月娥,快拿俩鸡蛋来,给小猫补补!”
柳月娥正择菜,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王大春!我让你买盐和酱油,你倒好,先惦记上猫了!鸡蛋要是给猫吃了,晚上咱炒菜搁啥?”
王大春一拍脑门,才想起正事,慌忙揣着钱往外跑。可刚跑到小卖部门口,又犯了迷糊——柳月娥到底让他买盐还是买醋来着?他站在门口抓耳挠腮,半天没想起个所以然。
这时,兜里的破扇“哗啦”一声滑了出来,掉在地上。王大春弯腰去捡,扇面正好拍在他脸上,凉风一吹,他忽然想起柳月娥早上在灶台边说的话:“盐不多了,酱油也快没了,两样都得买,可别又忘了!”
“哎!对,盐和酱油!”王大春一拍大腿,赶紧跑进小卖部,总算没买错。
可没等他高兴多久,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下午村里通知要浇地,各家各户都得去地头守着水泵。王大春扛着铁锹往地里走,路过张婶家的菜园时,看见张婶正蹲在地上拔草。张婶抬头看见他,笑着说:“大春,你家的黄瓜该摘了,再不吃就老了!”
王大春一听,心里琢磨着:可不是嘛,前几天还看见黄瓜架上挂着不少小黄瓜,现在肯定能吃了。他扛着铁锹就往自家菜园走,把浇地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到了菜园,王大春踮着脚摘黄瓜,刚摘了两根,就听见身后有人喊:“王大春!你咋在这儿摘黄瓜?你家地头的水泵都快溢水了,水都流到我家地里了!”
王大春回头一看,是村东头的赵老栓,正叉着腰瞪他。他这才想起浇地的事,慌忙扔下黄瓜就往地头跑。可跑到地头一看,水泵旁边的水已经漫了一大片,赵老栓家的玉米地都泡在水里了。
赵老栓气得吹胡子瞪眼:“王大春,你说你这脑子咋就不管用呢?要是把我家玉米淹坏了,你赔得起吗?”
王大春一边道歉,一边赶紧关水泵,可越慌越乱,怎么也关不上。这时,他兜里的破扇又掉了出来,正好落在水泵开关旁边。王大春伸手去捡,扇柄不小心碰了一下开关,“咔嗒”一声,水泵居然关了。
他愣了愣,拿起破扇扇了扇,凉风一吹,脑子也清醒了不少。他挠着头对赵老栓说:“赵叔,对不住对不住,我这就帮你把水排出去,明天我再给你送袋化肥过来,赔个不是。”
赵老栓见他态度诚恳,气也消了大半,摆摆手说:“行了行了,下次别再这么迷糊了。赶紧排水吧,再晚玉米就真要坏了。”
王大春忙前忙后,总算把水排干净了。等他回到家,天都黑了。柳月娥见他浑身是泥,又开始念叨:“你说你,让你去浇地,怎么弄成这副模样?是不是又犯迷糊了?”
王大春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拿起破扇扇着风,嘿嘿一笑:“可不是嘛,不过多亏了李大爷这把破扇,关键时候还能帮我醒盹儿。”
柳月娥瞅了瞅那把破扇,撇撇嘴说:“就这破扇子,能有这么大能耐?我看你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可接下来的日子,这把破扇还真成了王大春的“救星”。有一回,他去镇上给儿子买文具,儿子特意嘱咐他要买带卡通图案的笔记本和黑色的钢笔。结果到了文具店,老板一问,他又忘了儿子要的是卡通笔记本还是方格笔记本,钢笔要黑色还是蓝色。
正当他站在柜台前犯愁时,兜里的破扇又“哗啦”响了一声。他掏出扇子扇了扇,忽然想起儿子早上背着书包出门时说的话:“爸,笔记本要那种印着奥特曼的,钢笔要黑色的,我同桌说黑色的写作业最好看!”
“对,奥特曼笔记本和黑色钢笔!”王大春赶紧跟老板说,总算没让儿子失望。
还有一次,村里办庙会,柳月娥让王大春带着儿子去玩,顺便买两串糖葫芦回来。王大春领着儿子在庙会上逛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杂耍,一会儿玩套圈,早把买糖葫芦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直到儿子拉着他的衣角说:“爸,我想吃糖葫芦。”王大春才一拍脑门,赶紧领着儿子去找卖糖葫芦的。可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卖糖葫芦的摊位。他急得满头大汗,掏出破扇扇了扇,忽然想起刚才路过庙门口时,看见有个老大爷推着小车卖糖葫芦。
他赶紧领着儿子往庙门口跑,果然看见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大爷。买了两串糖葫芦,儿子吃得美滋滋的,王大春也松了口气。
渐渐地,王大春越来越离不开这把破扇了。不管是去赶集、去地里干活,还是去镇上办事,他都要把破扇揣在兜里。有时候犯迷糊了,只要掏出破扇扇两下,脑子立马就清醒了。
柳月娥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打趣道:“王大春,你这破扇都快成你的宝贝疙瘩了,比我和儿子还重要呢!”
王大春嘿嘿一笑:“这你就不懂了,这扇子里藏着‘清醒风’呢,有了它,我再也不怕犯迷糊了。”
这天,李大爷路过王大春家,看见他正摇着破扇在院子里劈柴,笑着问:“大春,我那把破扇还好用不?”
王大春赶紧放下斧头,把破扇递到李大爷手里:“李大爷,这扇子可好用了,帮了我不少忙。我这脑子笨,多亏了它,才没少犯迷糊。您要是还想用,就拿回去;要是不用,我就替您好好保管着。”
李大爷接过破扇,看了看,又递还给王大春:“这扇子既然跟你有缘,就送给你了。我年纪大了,也用不上这么多扇子了。你呀,也别总靠扇子醒盹儿,以后做事多上点心,比啥都强。”
王大春接过破扇,心里热乎乎的。他重重地点点头:“李大爷,您放心,我以后一定改改这迷糊的毛病,做事多上点心,再也不让您和月娥操心了。”
从那以后,王大春虽然还是偶尔会犯点小迷糊,但比以前强多了。他依然把那把破扇揣在兜里,不过不再仅仅是为了扇风醒盹,更多的是为了记住李大爷的嘱咐,记住这把破扇带给自己的改变。
有一回,村里有人家办喜事,王大春去帮忙。席间有人打趣他:“大春,你那把破扇咋没带来?是不是怕丢了你的宝贝?”
王大春掏出破扇,笑着说:“这扇子啊,不仅是我的宝贝,还是我的‘警钟’呢。它提醒我做事要仔细,不能再糊里糊涂的。”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王大春摇着破扇,扇出的凉风拂过脸颊,他的心里也亮堂得很——原来,真正能“扇醒”糊涂人的,从来不是扇子,而是自己做事的用心和认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