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落下帷幕。
一股浓浓的圈子味儿,可称之为金佳奖、张易谋、惊蛰有奖,影视门阀。





《贝克街的亡灵》中有句台词可以用到这届金鸡奖上。
“政治家的儿子长大依然是政治家,董事长的儿子长大依然是董事长,这样的话无论过了多久,日本也不会有所改变。
简直就像走向腐败的日本世袭制的缩影,正是伴随着这种世袭制,人类的错误历史被不断重演,未来,可真是令人绝望啊。”

哪吒没人来领奖太对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才是王道,50亿-154亿就是最好的嘉奖。
影视圈(juan)的所谓艺术不如大众艺术,影视圈(juan)的所谓价值比不上人民史观,一个没艺术没含量的奖再内娱也是内部恶循环。
没人买票,没有票房,该完还得完,脱离人民,如同数字生命,记住一句话,古往今来,尊重人民二字才能稳住,他们帮谁谁赢,不是谁赢他们帮谁。

现在的内娱走上了20年前好莱坞拿奖的老路。
以为扮丑、拍边缘人士、演特殊人群、残障人士就能证明演技牛波一,当时奥斯卡尽是这类影片,也有一些人拿了影帝,但之后就不行了,毕竟大多数人只是外形像,演技配不上,还消费苦难,现在奥斯卡成了政治正确拿奖。
内娱将其全部捡了过来,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易烊千玺出道至今,由其挑大梁的电影几乎都是这种类型。
《少年的你》扮丑,《送你一朵小红花》绝症,《奇迹·笨小孩》妹妹患病,他底层逆袭,《小小的我》又是重病,就连出场几分钟的《酱园弄》也是扮丑,与宋佳卧龙凤雏,都靠路径依赖。

宋佳更是证明水漫金鸡卷土重来,名不副实早点毁灭。
《好东西》这部戏真不至于,没好到成为金鸡奖大满贯的地步,视听可以,表演常规,故事公式,形式脱口秀,题材小某书。

但,出乎意料又意料之中。
宋佳一封靠《萧红》打败了《一代宗师》章子怡,《万箭穿心》颜丙燕,《萧红》是很套路的文青片,对许鞍华的拙劣模仿,宋佳的表演只能说行活。
但凡是看过《一代宗师》或《万箭穿心》的,哪怕是切片,我相信没人不认同章子怡和颜丙燕的演技,一静一动入木三分,直击灵魂,影后竞争者应该是她俩之一,但最后是宋佳。

如今,宋佳二封,《好东西》和《出走的决心》同为女性题材。
宋佳是路径依赖,咏梅是一人千面,在片中的演技一对比高下立判。
宋佳中规中矩,不出彩无惊喜,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角色任务,没有层次感和多面性,只靠金句引人共鸣。

但咏梅的表演不一样,力透纸背,从前期的忍,中间的逐渐爆发,最后的出走。
还有跟姜武的争吵,与好友的聊天,眼神的流转,表情的平衡,层层递进,太写实,太生活。
许多人能从她身上找到母亲的影子,没有演的痕迹,就是角色本人,单凭演技就能让观众共情。
孰高孰低?结果最后又是宋佳,既然宋佳可以二封,章子怡、颜丙燕、咏梅凭什么不可以!

最主要的是这股风气不止四字、宋佳两人。
很多人趋之若鹜,所谓精英们与底层阶级隔离却又靠底层题材拿奖,骗票房,减肥都能几十亿,还搞什么艺术。
但他们是想表现边缘人士或某某群体的生存困境与挣扎吗?不是。他们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去拍片,而非站在底层的角度,满足的是小布尔乔亚的自我臆想。
认为自己是在为底层发声,其实是为猎奇,为装饰自己的作品,以至于影片里没有人民群众,没有真实困境,没有明确的为什么人而拍的事实,只有符号,只有堆砌元素,只有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他们没有观察、体验、研究、分析。
只有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也就是鲁迅提到的空头艺术家,这也是国内许多导演的通病。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以平视的角度去审视,而是居高临下的功利,其动机不是当底层的代言人,仅是把底层当工具人。
这样的作品自然是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空谈主义,缺乏实干,但可以拿奖,哈哈哈哈哈哈。

票房靠数字生命,奖项自娱自乐,真内娱,真圈子奖。
金鸡奖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当初金像拉了,金马作亖,金鸡有统战价值才被提上来,然而再次证明吃香太难看,利益输出也有个度。
金鸡奖创立的初衷是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可现在,成了水漫金鸡,金鸡独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