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怎么融入社会

然和育儿百科 2024-02-10 10:50:47

如何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融入社会?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适应不了集体生活,不懂课堂规则,不知道如何和同伴玩或交流。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的老师,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乃至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父母,你是否常常碰见这样的现象:

现象1:妈妈在一旁对着孩子口若悬河说了半天,孩子却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于是妈妈开始抱怨,孩子怎么都不理人呢?

现象2:孩子做对了的时候,爸妈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对孩子说,“宝贝,你可太棒了!”

现象3:面对着7、8岁的孩子,爸妈们依然会用对待婴幼儿的语气和语言对孩子说,“来,我们吃饭饭.......”

这样的互动是否常态?

在现象1中,孩子没有看着妈妈,妈妈依然自顾自地说话,此时妈妈与孩子之间是没有链接的,更谈不上互动和交流了。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说话时会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当别人在做其他事或转过头时,我们会拍拍他,等他看过来再继续。

现象1中,孩子不看妈妈,妈妈也继续说,那么孩子学习到的就不是常态的互动模式。孩子会误以为别人和自己说话时不需要看着对方,自己在和别人说话时也不需要看着对方。

未来当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进入学校,就无法与同伴进行互动,建立关系和发展友谊。

在现象2中,当孩子做对了,爸妈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赞扬孩子,这会让孩子以为他每一次做对,所有人都会这样表扬他。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和同学不会使用这种语气和他说话,可能会说的是“厉害”、“做对了”,或者只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或手势。

当这些语言出现的时候,孩子不知道这也是对他的肯定,就会对自己行为是否正确产生概念上的模糊。

其次,孩子会模仿爸妈夸张的语言和表情,用到和他人的互动中,这会使得孩子在普通人群中显得“怪异”或“格格不入”。

现象3中,爸妈对7、8岁的孩子还使用婴幼儿的对待方式,那么孩子学习到的永远是婴幼儿与他人、世界的相处经验。

当孩子进入学校,以这样的方式用在和同龄人的相处中,就会使孩子显得过于幼稚、弱小,容易受到欺负,并且,这样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孩子学习到的经验不是常态的,就会使孩子未来进入学校与同龄人群的互动交流产生困难,未来融入普通人群的挑战变得更大。

父母是孩子学习常态经验的第一人,也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孩子能够最直接学习到的经验,就是在与父母的相处和互动中,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常态地互动,教给孩子常态的经验和内容。

父母要如何与孩子建立常态的互动呢?

常态的互动。孩子正在玩,我们要跟他说话,可以先拍拍孩子,等他看着我们的时候再开始说。

自然的语气。当孩子做对了,我们想肯定他正确的行为时,不必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只要真诚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做对了!”

适龄的话语。当我们要让孩子来吃饭时,直接说:“开饭啦。”

父母只有建立并保持与孩子的常态互动交流,教给孩子常态的经验和内容,才能帮助孩子累积常态的与人交流的模式、内容和技巧。

进而使自闭症孩子有经验可以用到与他人的相处中去,为他顺利进入学校,进入常态社会便利生活打下基础。

来源:然和心语

0 阅读:3

然和育儿百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