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只差黑龙江与西藏。
话不多说,直接上数据。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从上表可以看到:
第一,广东依旧是人口第一大省、山东人口第二。
广东是全国人口经济第一强省、工业第一强省、人口第一强省。山东则是北方经济第一强省、北方工业第一强省、北方人口第一强省。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第二,排名前十的省份,名单依旧不变,但排名有所变化。
其中,前六名排序不变,依次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
第七名,由于湖南人口持续减少,于2023年被人口持续流入的浙江省取代,浙江第七,湖南滑落至第八名。
安徽第九,湖北第十。
第三,常住人口排名还存在变化的有福建与辽宁。
辽宁过去十多年人口一直在减少,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辽宁人口减少了115万人。2022年又减少了25.6万人,2022年减少了32.4万人,2023年减少了15万人。
也即从2010年至2023年,辽宁省合计减少了188万人。
同期的福建,七普时期人口增加了465万人,2021年增加了26万人。直到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福建的增量才陡然下滑,2022年仅增加了1万人,2023年人口减少了5万人。
一个在狂减,一个在增加直到最近才减少,这种背景下,福建省的人口增量在2023年顺势超越辽宁,排名全国第14。
02 | 19个减少,河南减少量第一从人口增减角度来看。
2023年,中国人口已经二连降,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第一时间,我就做过分析。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了85万,2023年减少了208万人。
人口转向的直接原因,是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低于死亡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902万人,继续低于死亡人口。去年全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
数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大环境如此,具体到各地,显然各地的人口通缩面积在不断扩大,通缩速度在加快。
第一,人口负增长省市自治区数量在增加。
2022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有13个减少,2023年已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自治区,有19个在减少。未公布数据的黑龙江,大概率也是减少的。
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黑龙江、西藏未公布数据第二,河南人口减少最多、山东减少次之。
之前,山东省公布数据的时候,本号就分析过山东的情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山东省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57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7万人以上。
2021年失速,增量仅为4.99万人。2022年直接进入负增长。2023年,人口加速减少。
从山东省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山东省自然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减少了22.1万人。
这意味着,山东省人口净流出了17.72万人。
河南一直都是人口输出大省,2021年的人口减少量就位居全国第一,当年常住人口减少了 58万人。2022年由于疫情导致的人口从东南沿海回流内地,河南人口减少速度放缓,但也减少了11万人。
2023年,人口减少量继续全国第一,减少了57万人。
从河南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河南省出生人口69.5万人,死亡人口78.7万人,自然人口减少了9.2万人。
以此计算,去年河南省人口净流出47.8万人。
第三,中部六省人口集体减少。
从大板块来看,中部六省人口集体减少,东北实际也是,黑龙江省虽未公布数据,但从其过往的人口减少情况来看,必然仍在减少。
先看中部,河南人口减少57万人,湖南减少了36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江西减少了12.97万,安徽减少了6万,湖北减少了6万。
在前几天分析北京、上海、天津人口转正的时候,我就做过分析,它们转正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疫情结束,孔雀依旧东南飞。
2022年,疫情肆虐之下,人口正常的数据完全被打乱了,出现了很多历史性画面。
比如广东人口历史性减少,深圳人口立市以来首次减少,广州人口历史性减少。
此外,2022年,一线城市常住人口集体下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粤港澳大湾区11市,除了珠海,其余全部减少。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2022年,上海、广东、北京都是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
动辄核酸和封控,再加上去年工厂动辄停工,无事可做,赚不了钱还得花钱,让很多农民工选择回家乡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061万人,比上年减少69万人,下降1.0%;省内流动10129万人,比上年增加87万人,增长0.9%。
跨省农民工减少,省内流动增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广东、山东、上海、北京人口在减少,江苏、浙江人口增量也在减少,反倒是部分2021年人口减少的中西部省出现了人口增量,比如江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云南等。
最夸张的是云南。云南2021年人口减少了30.93万人,2022年人口增加了3万人。
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人口开始回流,于是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局面,中西部地区原本因为疫情回流的人口,继续涌入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人口集体减少,相反,东南沿海大多数地区的人口增加了。
浙江省增加了50万人,2022年人口历史性减少的广东,增加了49万人,海南增加了15.98万人,上海增加了11.56万人,江苏增加了11万,北京增加了1.5万,天津增加了1万。
03 | 人口减少带来的冲击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有很多。
第一,老龄化率增加。
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09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4.9%。
数据: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们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距离超老龄化社会已经不远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5.4%。60岁人口占比高达21.1%。
第二,减少劳动力人口,施压经济增长。
2022年劳动力人口为96289万人,较2013年最高峰101041万人减少4752万人,减少幅度4.7%。
劳动力人口下降是新生儿下降与老龄化加剧夹击的结果。
劳动力人口减少,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压力。
有人说,美日欧人口也少,照样是发达国家,我们人口减少为何会影响经济?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金融资本强国、科技强国,人家的GDP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支撑。
我们中国是产业资本大国、制造业大国,人口是我们的优势。当人口转向之下,我们的优势便不再。
第三,冲击教育系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
这一数据,相比于2022年,减少了534.55万人。
数据:国家统计局从历史数据来看,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就已经见顶,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较之前减少了13.06万人,是多年来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减少。
2022年,在园人数加速减少,减少了177.66万人。在园人数加速减少之下,引发了幼儿园数量首次减少。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
如今,2023年幼儿园在园人数减少量扩大至534.55万人,虽然教育部尚未披露去年的幼儿园数量,但可想而知,幼儿园关停潮必然加速了。
这种影响已经延伸到了小学。
小学数量过去二十多年,因为城镇化导致农村大量小学关闭、合并,总数一直在减少。
数据:教育部但2021年的情形和之前完全不一样。2022年,不但小学数量在减少,招生数量、在校生数量也在同时减少,这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学阶段招生1701.39万人,比上年减少81.19万人,下降4.55%;在校生1.07亿人,比上年减少47.88万人,下降0.44%
这意味着,接下来小学关停速度会提速,进入一个新阶段。
2023年的小学生在校人数、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还有待教育部公布。
结果其实可想而知,人口大转向之下,小学的影响只是早晚问题。
第二波影响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
之前本号就计算过,新生儿下滑对高中的影响,将会出现在2034年。
2023年全国高考人数创新高,达到了1291万人。
数据:教育部2023年参加高考的人对应的是2005年左右出生的人数。
从上面的出生人数数据图可以看到,2005年全国新生儿人口1617万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数字,之后出生人口略有下降,跌破了1600万,到2012年才再度超越2005年,2016年创下过去二十年新高。
因此从出生人数来看,未来高考人数还会继续刷新天际线,预计到2034年达到顶峰,此后随着2016年之后新生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而转向。
第四,对楼市构成长期利空。
人口下滑,尤其是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对楼市构成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空。
毕竟,人口是楼市的基石。
再叠加教育轮岗制度威慑,过去两年学区房的需求与炒作陷入了低迷,造成顶流城市的顶流学区房价格纷纷跳水。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南京、苏州、青岛等重点城市的顶流学区房价格,无一不在跳水。
看看我所在的深圳的数据。
重点学区房的价格已经跌去了四分之一。
乐有家数据显示,2023年重点学区楼盘整体成交价格从高点时期的9.35万/平方米跌至如今的6.85万/平方米,跌幅26.7%。
市六大名校片区均价从132490元/平方米,跌至100741元/平方米,下跌了24%。而且跌势依旧,很快会整体跌破10万+。
最关键的是,这种利空会持续作用到楼市头上。
在供应过量,需求又不断萎缩的背景下,价格持续调整,在所难免。当下一切救市操作,无非是阻止硬着陆,实现软着陆而已。
刚刚开始 脱钩几年大幅落后以后都要去越南打工。
再过几年偏远山区一个镇有一个幼儿园都够用了[呲牙笑][呲牙笑]还不能招满那种[呲牙笑][呲牙笑],现在都做小学午托维生了,早上接晚上送回家,现在一个村一年就有一到两个新生儿,有时候一年都没有
就这样了,还有一半学生没机会读高中
减少吧!人口红利期不可能一直吃的,产业转型也是大势所趋。
人口大转向之下,小学的影响只是早晚问题。影响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
人口增长百分比最多的地区一定是最富的那几个地区[得瑟]
2023年幼儿园在园幼儿比2022年减少534万,对应是2019-2020年出生的孩子,那么出生人口有没有可能也在一年内锐减了500万?
我所在的一个小街道23年去逝的老人28个,新生小孩两个,还怎么办幼儿园?幼儿园改为养老院正好
这才是实话,早就是这样的,多多多!
房价太低了,没人生孩子了
我对我儿子说自己过好日子就行,我们没有家产要继承,血脉也不好,不要带孩子来受罪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川豫已跌出亿级人口大省
河南学生太难,有本事的都跑外省去生了
看来我们河南人的压力最大[笑着哭]
广东移民人口大涨,地少人多,到处大塞车,人满为患,希望广东政府能够合理安排,可以安排去粤北或粤西地区,或者国家开发大西北比如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中部城市眼光放长远一点,沿海城市只适合打工不适合生活,降低物价保护环境潜力比沿海城市要高很多
为实事求是的态度点赞👍只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就不怕任何困难,困难都是用来攻克的
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比劫多,也就是现在60到70岁这批人比较集中,等这个年龄段的人走了,中国老人就没那么多了。
经常听坐办公室的人说,中国这么多人,不差你这一个!四条腿的蛤蟆不好找,2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吗!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都外出打工了
山东发展的挺好为什么人口流出
明确了问题,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得问题吗?知道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关注底层老百姓才能解决问题!
黑龙江不到500万人口吗?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需要大量人口
你们都走吧,我不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注定这辈子走不出小县城了,替我多看看外边大城市的繁华吧
我所在的小区5年内没新生婴儿,去逝老人12人,十年内出生婴儿3人,去逝老人18人。
增长就增长,减少就减少,负增长,咋没有负减少呢?
都是房子价格惹的祸呀,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从表上可知,浙江广东人不排外![笑着哭]
别再来浙江了,求求大家了,浙江太挤了,堵得一塌糊涂[笑着哭]
记得河南才是人口大省呀[笑着哭]
哪里能赚钱去哪里,正常
湖南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圳。
不知道为啥唱衰东北,说东北人口流失,看榜单东北人口流失也不是最严重的吧!东北人均真实的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质,在全国也是中等,不至于倒数。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忽视了,人口的减少是三倍的减少的,至于为什么,有高手好好计算过没有。
减少未必就是坏事,人均田地增加了,
高中不像小学 不会关门到时候可以把那些成绩差的也收
河南人口还会下降
房价压垮了多少男人的希望?
中部省分没了房地产,下行很正常[笑着哭]
正常,穷的省份人口当然负增长。富裕省份人口正长成。
浙江稳啊
麻烦解释一下什么是负增长
另一边,今年毕业生将突破1100万人,毕业即失业!一边担心人口下滑,一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放心,中国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陕西只有3500万人了吗?
急的是谁,反正不是我[得瑟]
我这边这几年去世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五六十岁左右突然倒地去世的。
弱弱的问一句,也没有人找我统计过,他这数据哪里来的,难道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嘛[呲牙笑]
东北外迁的人口大部分都落户在了山东,在山东不管什么地方,随处可见东北人,一开口就能听出来。
为什么户口迁入北京,上海那么难,而迁入广东省那么容易?
普及大学有希望了
山东咋这样呢?
我就是河南的
少点好
人口都是老年人跟留守儿童,不用出去打工就是中部崛起
地球村会缺人吗[笑着哭]
这是好事
我们村每年鲜有一个结婚的!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面对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要那么多人干嘛
这数据瞎写,我算了下总减少才300多万人,去年全国负增长人口都好几百万[呲牙笑]
人口员增长不是好事吗?天天在这里唧唧
小浙江人口数排第六[笑着哭][笑着哭]
没钱!生不起!
很多失独家庭!
马上脱手老破小
人口太少不利于专家拿退休金,不影响我打螺丝[笑着哭]
实事求是 才是正确发展观
现在单身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