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这首山水诗,绝美如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来受益匪浅

见血文化 2024-11-14 10:31:13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1岁中进士,进入官场,从基层做到宰相,从政三十多年,最辉煌的政绩是他的变法——王安石变法。

这也是他一生的理想。他想通过变法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可是,在封建社会进行革新、推行变法谈何容易。到最后,变法失利。作为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主动辞相,退居金陵。退居的日子里,他游览山水,写诗诵佛,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失落,又或许是打发晚年的时光。

秋天里的一天,王安石畅游长江,看到江水蜿蜒、两岸青山,有感写下诗作《江上》描写此次奇妙的旅程。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长江时所见的景色及个人感受,无论是诗句还是景色都很美,美如一幅朦胧的山水画。不仅如此,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来不仅赏心悦目,还受益匪浅,是一首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的千古佳作。

“江北秋阴一半开”

大江北面,阴云笼罩。渐渐的,阴云一半被秋风吹散,露出了一抹蓝天。

这一句读来郎朗上口,描写了江北秋云半开的景象,前半截给人消沉的感觉,但读到末处却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着这诗句的时候,我们既看到了秋云笼罩的大江开阔画面,又看到了阴云逐渐消散、露出一片蓝天的过程。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似乎还寄寓着困境中的希望与转机。

“晚云含雨却低徊”

次句继续写景,把晚云写活了,字面意思是:含雨的暮云低垂,却缓慢地在斜阳中徘徊。

诗句中,“晚云”指的是黄昏时候的云;“低徊”本是指人的徘徊,而这里则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来描写乌云缓慢移动,写得颇有一番情趣,也为静景增添了丝丝动感,从而使整首诗富有灵动性。

诗读到此处,前两句读来感觉特别美,诗句美、音韵美、景色也很美。虽然只是描写了秋阴、晚云等意象,但却呈现一幅半明半暗的秋江暮云画面,散发出朦胧、含蓄之美。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末两句,诗人把目光移向青山,放眼望去,青山重叠、回环旋转,像要挡住前行的道路。正当诗人迷茫之时,忽然看见远处成片白矾正向近处驶来。

这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读来给人熟悉的感觉。原来,陆游的名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由此生发而出来的。

诗句中,既写了景,又写了作者江行的感受。从写景来看,景色一片开阔,充满了绿水青山之美,呈现出一幅淡远的山水画面。在这美丽的景色诗句中,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我们无论前路多么遥远、曲折,保持希望,前行不止,总会迎来转机。

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会遇见很多困难。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多往积极的一面想,只要心中有希望,定会有转机,就像这两句诗所说的那样。

王安石的这首诗句句写景,景色绝美,如一幅山水画,散发出含蓄朦胧美。诗中,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了世世代代后人,读来受益匪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读读王安石的这首诗,特别的励志、治愈!

0 阅读:62

见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