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捷报传来,为何杜甫赋诗一首名为《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首诗名为《恨别》,就是恨离别的意思。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诗人有此感慨。《恨别》是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从华州流落成都之后。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一家人在鄜州避祸。他听说长安沦陷,只身一人重返长安。在半路上遇到叛军成为俘虏。由于杜甫并没有官场品级,叛军对他并没有严格看管。几个月后,杜甫逃出长安投奔了唐肃宗。皇帝封他为左拾遗,相当于提意见的言官。

杜甫为人正直,遇事秉持公正。他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罪人,不久之后皇帝把他撵到了华州担任司功参军。他的愿望落空,看到百姓在战乱中苦不堪言写下了很多诗篇。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杜甫有个儿子过世了,因家中贫寒无力救治。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让他断了继续入仕的念头。杜甫由洛阳前往华州,辞掉官职带着一家人前往四川。

他选择四川躲避战乱有两个原因。其一,安史之乱的战火没有波及到四川。其二,他有个好朋友叫严武在四川担任节度使,可以提供一些方便。到了成都之后,他在锦江上游的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有了栖身之地。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经过去五六年了,捷报不断传来。杜甫听到这些消息,有感而发写下了《恨别》。

诗中写道,距离叛军攻入长安已经过去五六年了,杜甫到了距离洛阳四千里远的成都。从时间跨度,地理位置两个方面,暗示他饱受战乱之苦。如果没有战乱,说不定他在长安寻找入仕的机会呢,也不用遭受这么多苦难了。

在草木凋零的季节,杜甫漂泊到了剑阁以南。剑阁是北川门户,蜀道上的“咽喉”。叛军不敢攻打四川,很大程度是因为剑阁位置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战乱还未平息,杜甫联系不到亲朋故友。经历战乱之苦,身体越来越衰弱。常常独自一人站在锦江岸边,思念亲人。人在异乡,心念家乡,这种痛苦谁懂啊!

当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时候,杜甫站在月下徘徊。他特别想知道亲弟弟的遭遇,因思念过度彻夜难眠。到了白天,仰望天上浮云的时候,才有了困的感觉。人安顿下来了,一颗心还在漂泊。这种焦虑的感觉谁懂啊!

听说唐军在河阳取得了胜利,司徒李光弼率领的这支队伍一路向北进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传来攻克叛军老巢的捷报了。杜甫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到时候亲朋故友就可以团聚了。杜甫把个人遭遇融入历史大事件之中,把一个的情感转化为群体情感,让人读起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