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肖庆主任团队成功救治复杂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

在神经外科领域,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梗阻性脑积水)的传统治疗常需依赖分流管植入或外引流,但由此引发的感染、堵管、终身

在神经外科领域,脑脊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如梗阻性脑积水)的传统治疗常需依赖分流管植入或外引流,但由此引发的感染、堵管、终身带管等并发症困扰着众多患者。我院神经外科肖庆教授团队凭借“软性神经内镜技术”,以毫米级微创手术为患者重建脑脊液循环生理通路,实现了"无需置管、根治病因"的突破性治疗。近期一例来自湖南的复杂病例,生动展现了这项技术的卓越优势。

病例回顾:27岁青年的三年求医路

患者小蔡(化名)饱受进行性加重的全头胀痛3年,近8个月发展为每日持续性剧痛,伴随严重恶心、进食障碍,体重骤降15公斤,甚至出现中重度抑郁。外院检查发现中脑导水管闭塞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传统腰椎穿刺放液及保守治疗均告失败。当被告知需终身携带分流管时,患者因担忧感染、机械故障等并发症,最终慕名求诊于肖庆主任。

软性神经内镜术前术后对比

技术亮点:软性神经内镜的革新性应用

肖庆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通过仅1厘米的颅骨锁孔,运用超细软性内镜精准抵达深部脑室:

1. 创新性采用双腔球囊导管系统,在垂体漏斗与乳头体间安全造瘘并扩张至4mm

2. 同期松解基底池粘连、穿通Liliequist膜,实现脑室-基底池全程沟通

3. 术中出血仅2ml,术后联合腰椎穿刺调控脑脊液动力学

突破性优势

与传统分流术相比,该技术具有:

✓ 保留生理性脑脊液循环,避免分流管依赖

✓ 感染风险降低80%(文献数据支持)

✓ 术后无需终身带管,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术后转归

患者小蔡的头痛症状术后即明显缓解,抑郁情绪及消化道症状逐步改善。复查显示造瘘口通畅,脑室系统明显缩小,恢复生理性流通。出院时患者感慨:"终于摆脱了每天与止痛药为伴的日子,感觉自己重获新生。"

专家视角

肖庆主任指出:"对于导水管狭窄等梗阻性脑积水,内镜造瘘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尤其是软性内镜其弯曲可达270度的镜体可抵达传统硬镜难以企及的角落,配合术中镜下工具和球囊扩张技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治愈。"目前该团队年完成量逾200例,造瘘成功率维持在95%以上。

延伸应用

此项技术不仅适用于脑积水,还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复杂脑脊液循环障碍及颅内病变:

• 梗阻性脑积水(如中脑导水管狭窄、四脑室出口梗阻)

• 复杂性脑室感染导致的多发分隔性脑积水

• 蛛网膜囊肿合并脑脊液循环障碍

• 脑室肿瘤术后脑脊液通路重建

• 颅内出血破入脑室,(如脑室铸型)

我们坚信,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更多脑脊液疾病患者将告别"带管生存"的时代,重享健康人生。肖庆教授团队将持续探索微创极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