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子教学生操碎了心,教儿子却似乎不那么上心?

愚鲁说文化 2024-08-03 13:28:35

何至于此?孔子故意的?还是因为他这辈子实在太忙、学生太多,无意为之,情有可原?姑妄推测:1、真的有这方面的因素,即孔鲤他爸孔子实在是太忙了。加之孔鲤的资质应也的确一般,孔子站在天下人的角度,站在公共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便不得不把自己有限的精力付诸资质更好的颜回等人身上……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天下第一教师,教自己的儿子孔鲤却似乎不那么上心。《论语》的名场面之一即“过庭之训”。某天,孔子入学最晚的学生之一陈亢(子禽)找到他的这位大师兄:“伯鱼哥哥,我们孔老师对您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吧?”——孔鲤则直接给他讲了两个他们家的片段:其一,他老爸孔子站着发呆,见他“趋而过庭”——爸爸忽然就不发呆了,朗声问道:“学《诗经》了吗?”孔鲤惶恐对曰:“未也。”孔子接着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学诗,无以言。”于是乎,伯鱼哥哥“退而学诗”。

清刊本《圣迹全图•赐鲤定名》:前532年,孔子喜得一子,适逢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贺之,孔鲤因以得名。

——其二,还是他趋而过庭以及还是他爸站着发呆,惟这次变成了“学礼了吗”。

“我还……我还没学到礼。”“不学礼,无以立。”子禽的伯鱼哥哥这就又退而学礼去了(《季氏第十六》)……——但,不对啊,夫子他老人家这不是教导儿子教导得挺好的吗?“三迁过庭之训”,不历来是古人教育孩子的最佳范例吗?孔子的家教自不可能不好,但教导的也是真的少——这段《论语》之中,孔鲤的最后一句是“闻斯二者”。伯鱼那意思,唉……兄弟啊,我爸对我“开小灶”也就这两次了。且看遍《论语》亦或者《家语》,也实在基本就这一次对孔子教子的详细记述,甚至是很少很少提到孔伯鱼的名字。

——比之子路、子贡、颜回,比之孔子对他们操的那份心,真“不那么上心”。

曲阜诗礼堂:此即为了纪念孔子以“诗礼”教导孔鲤

何至于此?孔子故意的?还是因为他这辈子实在太忙、学生太多,无意为之,情有可原?姑妄推测:1、真的有这方面的因素,即孔鲤他爸孔子实在是太忙了。加之孔鲤的资质应也的确一般,孔子站在天下人的角度,站在公共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便不得不把自己有限的精力付诸资质更好的颜回等人身上。2、也有上古以降的传统,其:“君子抱孙不抱子”(《礼记•曲礼上》);延宕于今,乃仍然见得到“父子不同席”、“父不教子”等现象。为什么呢?大约自原始社会起,父子关系便存乎些“上下级关系”的意味。

——许是父亲常年为了一家的生存奔波在外?也可能有的男性本就兼有族内职务。

子思子:孔鲤的儿子孔伋,字子思,相传《中庸》的作者。其再传弟子即孟子,后人谓之“思孟学派”。

如此父子关系,推而成为后之“君父臣子关系”、“家天下伦理结构”——儒家一系列“敬畏”之教,亦似由此而来。所以,不是孔子对孔鲤没感情,可能和古往今来的父亲们一样——事业占去了太多太多的心神,“为具体家人的那份心”爰不得不被抽象为“为整个家庭、整个家族的那份心”。3、倘回到这一段《论语》再看,仔细些看,孔子也的确尝试在最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儿子最精准、最见效的家教——此亦为何“过庭之训”能够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诗》是什么?儿啊,“无以言”可绝不止是说话不够文雅的问题。

——那是这个时代的行政术语啊(春秋三传多载)。且不论学做事,先学说话吧。

就在手边的《左传》:亦步亦《诗》。图为:以《诗经》解释君子诚实守信的道理,出自《隐公三年》。

儿啊,不知礼又怎么能行啊?“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那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外交规矩、舆论武器啊……是的,还是那话,孔子只是教导的少,绝非教导的不好——一诗一礼,都太重要也太基本了,负责任的父亲自会看到何为家庭教育重点之中的重点。综上,便越发不难理解为何陈亢小学弟会对孔鲤所受的这番家教做如此评价,其:“我可算是明白了诗、礼的重要性了”,以及“我还明白了什么是君子远其子的道理”。(《季氏第十六》)——伯鱼哥哥,我们的孔老师是真的为您好啊。

——孔鲤虽说资质一般,也没有道理看不懂这些;及子思子,如此家教果又新生。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孔子家语》,《春秋三传》,《三礼》,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康有为《论语注》,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

0 阅读:13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