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眼中,康泽对自己极其忠诚,就像张灵甫那样。
1948年,康泽在襄樊战役中被俘,解放军在各大报纸上发布消息,有些报纸还用“躲入地道装死丑态毕露,躺在地上活像一头死猪”为标题。

康泽被俘后
战役结束不久,蒋介石信誓旦旦地对部下说,“我所知道的康泽,肯定会向张灵甫那样杀身成仁!”
实际上,康泽并没有自杀,解放军入城前,部下让他穿士兵服装逃走,他拒绝了,理由是不符合他的为人。
但是,康泽绝不想死,解放军进攻时他躲入地堡,等被解放军找到,他又躺在地上装死,被戳穿后才举起双手投降,第一句话竟然是让解放军找医生给他治伤,完全忘记了战前他向蒋介石承诺的“与城共存亡”“甘做烈士”等承诺。
后来,康泽没死的消息传到国民党,蒋介石被狠狠打脸,又信誓旦旦地说,“康泽绝不会屈服!”
康泽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国民党特务的“祖师爷”,作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曾被蒋介石私底下当作接班人培养,他还是红军早期的死敌,无数革命者死在他手上。
王近山率部攻打襄樊时,曾打出“活捉康泽,为民除害”的标语,康泽被俘后,战士们群情激愤,都说要镇压了这个反革命。
怎么看,康泽都活不成,毛主席却紧急下达指示:
将康泽送华北,并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
之后,康泽没有被处决,而是关押在功德林改造,1963年被特赦,写了很多书骂蒋介石,把蒋介石气得不行。
那么,康泽是个怎样的人,毛主席为何要保护他?
01,活捉康泽1948年7月初,华东野战军发起襄樊战役。

王近山
襄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拱卫武汉的屏障,也是长江防线的前哨,更是川陕的门户,如果丢了这个地方,国民党中部战线将彻底暴露。
为了守住襄阳,蒋介石四处调兵遣将,任命最信任的将领康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属武汉行辕建制,归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指挥。
古人云:夺襄阳必先取南山;山存则城在,山失则城亡。
白崇禧部队守襄阳时,就在南山构筑了坚固防线,康泽到任后,又加固了防线。
不过,康泽毕竟是特务出身,军事不是本行,为了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发誓要“与城共存亡”,还调遣了大量特务到襄阳,对国军部队严防死守,防止部队起义。
当时,镇守襄阳的是川军3个旅和3个保安团共计两万余人,康泽分兵防守襄阳、樊城和老河口,试图阻止解放军进攻。
6月,康泽通过特务侦查得知,进攻襄阳的是六纵王近山,王近山人称“王疯子”,打仗勇猛,每战必胜,他便感到忧心忡忡。
7月1日,这一天是康泽44岁生日,兴致颇高的他在襄阳城内大摆宴席,达官显贵纷纷出席,他还请来襄阳有名的戏子来唱戏助兴。
宴会举行到一半的时候,老河口失守的消息就传来,康泽吓得惊慌失措,草草结束了宴会。
接下来几天,康泽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才好,这时候他手下的情报处长胡学熙对他说,现在形势极其不利,不如撤走为好。

襄樊战役
胡学熙的意思是跑路,康泽却说,“总裁没有下令,我怎么能撤走!”
这时候,康泽还是誓死效忠蒋介石的,为了阻止解放军攻城,他竟然用有毒的黄磷弹清除了襄阳城外所有民宅,为他的罪恶填上了隆重一笔。
刘伯承得知这事后,感到非常生气,当即下令给王近山,“不要打死康泽,要活捉他!”
王近山也很生气,便打出了“活捉康泽,为民除害”的标语,将士们深受鼓舞,作战更加英勇。
眼看解放军就要包围襄阳了,康泽彻底慌张了,连忙向白崇禧求援,白崇禧却反问,“共军主力正在向淮海地区移动,襄樊一带并无重要部队,你说的六纵是不是搞错了,请再核实一下!”
白崇禧不打算救,康泽只得直接向蒋介石求援,说共军有重炮六门,但蒋介石无兵可派,便回复他说,“襄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必要时放弃外围据点,据城固守!”
在援兵断绝的情况下,康泽几乎要崩溃,但他依然不相信蒋介石会看着自己灭亡,便打算跟解放军誓死抗衡,又让人向城外发射黄磷弹,同时向蒋介石再次保证,“决心与城共存亡,以报党国和校长!”
蒋介石对康泽的决心很满意,当即让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文武全才康将军坐镇襄阳,共军必退!”
之后,康泽判断解放军将攻南门,便将重兵布置在此,副司令郭勋祺劝他守西门,他不听。

襄樊战役
15日,解放军总攻西门,很快西门就被攻克,不久南门也失守,激烈的巷战开始了。
眼看灭亡在即,部下让康泽逃走,但自尊心极强且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他,最终选择了拒绝。
不过,康泽还是很怕死的,偷偷躲到了司令部下方的地堡里,还戴上了厚重的头盔,用电话指挥部队继续战斗。
很快,襄阳城内的国军基本被肃清,解放军打到康泽的司令部,随着一声巨响,司令部被炸毁。
解放军并不知道康泽在地堡里,便在城内四处搜捕,只抓到了郭勋祺,并未发现康泽。
到了傍晚,解放军这才通过俘虏的康泽副官得知,康泽就在司令部下的地堡里,在这位副官的指引下,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中找到了地道入口,众人弯着身子进去,发现康泽躺在死人堆里一动也不动。
解放军战士上前查看,康泽担心被补枪,便主动坐起来,双腿盘着,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战士们都觉得好笑,一个杀人如麻的大特务,竟然也这么胆小?
战士们随即将康泽俘虏,发现他脖子上有轻微擦伤,胳膊也流血了,但并无大碍,便将他押出地堡,刚好在门口遇到几个俘虏,俘虏们便大声呼喊,“司令官捉住了!”
康泽觉得在很没面子,就躺在地上死也不肯起来,这一行为引起了附近解放军战士的注意,纷纷上前围观,只见他军服上都是泥巴和血迹,脸上、手上和脚上也都抹了泥巴和血,明显是故意为之的,就是为了装死像点,众人哈哈大笑,康泽则无地自容。

战前口号
有个战士很生气地对康泽说,“你放毒气害死了多少人,你应该偿命!”众人纷纷附和,都说要镇压了康泽。
听了这话,康泽吓得不轻,连忙站起来说,“我投降,我交代,不要杀我!”
就在这时,毛主席的紧急电报到了襄阳,康泽随即被保护起来。
02,康泽罪行我们都知道,在国民党内部有所谓嫡系和非嫡系之分,而在嫡系之内,康泽和戴笠的地位又是超然的,二人并称“康戴二公”,他们拥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特权。
比如,别人见蒋介石都要预约,康泽和戴笠却能随时见蒋介石,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蒋介石是在会客,还是在陪宋美龄,二人只要有事,就可以直接去汇报,没人敢阻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蒋介石十分重视情报系统,而康泽和戴笠,恰是蒋介石的左右手。
康泽是四川人,家里世代务农,他从小就刻苦读书,1924年考入黄埔三期,由于他勤奋好学,勤于做笔记,多次被校长蒋介石撞见,蒋介石因此很喜欢他。
从黄埔毕业后,康泽被蒋介石送去苏联留学,当时一起去留学有三四百人,除他之外,还有贺衷寒、邓文仪、 郑介民、谷正钢、谷正鼎等人。
康泽回国之后,任蒋介石侍从参谋,之后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他口才很好,业绩十分突出,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了,蒋介石之所以如此看重康泽,是因为康泽对足够忠心,能遵令行事,且能力够强。

康泽与蒋介石
1931年,蒋介石召集康泽、贺衷寒、郑介民、戴笠等人开会,打算效仿苏联,也搞一个内部保卫制度。
蒋介石的想法是,以自己一手扶持和培养的黄埔嫡系作为基础,建立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情报机构,从事情报搜集、铲除异己、对付共产党等工作。
后来,康泽建议用“复兴社”作为机构名称,为此他还起草了组织纲要,是复兴社的创始人之一。
1932年3月,复兴社正式成立,蒋介石担任社长,康泽是主要负责人之一。
复兴社成立后,蒋介石进行了分工,贺衷寒负责政训,戴笠杜负责情报工作,康泽则是由武装特工组成的“别动队”的负责人。
复兴社在体系之外,只听从蒋介石指挥,而康泽的“别动队”,则是复兴社的核心武装力量。
“别动队”建立之初,康泽便立下规矩,“生的进来,死的出去”,要求每一名成员都要绝对效忠蒋介石,并听从自己的指挥。
康泽还制定了训练方案,尤其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其内部管理十分严格,保密工作也很严密。
“别动队”的活动地点不在城市,而是在红军根据地的后方,他们深藏武器,潜伏而行,或进行情报搜集,或执行暗杀任务,对红军造成了巨大杀伤。

复兴社成员
在江西、福建一带,“别动队”的活动十分猖獗,经常肆意逮捕、随便杀人,无需向地方通报,也没人能够约束他们,谁是嫌疑人,他们说了算。
对于红军来说,“别动队”是十分可怕的敌人,常常通过暗杀和渗透等方式摧毁苏区基层政权,杀伤力极大。
国民党历次“围剿”作战中,都有“别动队”的影子,与中统、军统主要分布在红军活动范围之外不同的是,“别动队”直插红军心脏,深入根据地搞破坏,进行渗透和瓦解,在红军背后搞小动作,手段卑劣且残忍,造成了大量红军游击队及无辜百姓的伤亡。
在川贵地区,“别动队”渗透力也很强,他们对反蒋军阀和组织进行监视,随意征调民力物力,以“反共”为借口杀害无辜百姓,当地官员和百姓都很憎恨康泽,川军军阀李家钰一度派人刺杀他,只不过未能得逞。
由于“别动队”成绩显著,所以康泽越来越受蒋介石信任,康泽则依仗蒋介石宠信,将“别动队”打造成为战斗力极强的“御林军”。
巅峰时期,“别动队”成员有一万多人,分散在福建、湖北、安徽、湖南、四川、西康、贵州和陕西等省份,打击对象包含红军、军阀及国民党实力派,总之,但凡跟蒋介石过不去的,都是打击对象,哪怕是自己人。

复兴社十三太保
康泽其人不苟言笑,总是一本正经,一副屠夫面孔,喜欢用阴森的眼光盯着人看,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走路的姿态像极了僵尸,郭沫若就曾称呼他为“僵尸”,以此来贬低他。
在百姓心中,康泽就是阴险狡诈,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干尽了坏事,他眼里只有蒋介石,根本不管别人死活。
1935年,有人给康泽寄去一副对联:
横批:屠夫世家
上联:屠兄屠弟手段何其残忍;下联:丢母丢妻心术硬是不正。
康泽自得到蒋介石赏识,就开始飞黄腾达,他手握大权,在国民党内横着走,想抓谁就抓谁,他在南京和南昌都有住宅,生活过得很好,他却断绝了与家人的来往,无论是母亲还是妻子,都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他那帮打拼事业的兄弟,也有不少人被他残害。
不过,抗战爆发后,随着蒋经国的崛起,康泽逐渐遭到排挤,蒋介石为了儿子着想,于1944年将康泽派到欧洲考察,自此远离权力中心。

康泽
总的来说,康泽从1932年参与创建复兴社,到1944年奔赴欧洲考察,在长达14年时间里,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别动队”残害了大量革命武装、无辜百姓、各地军阀和政府官员,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个遍,他的名声极差,远不如抗日锄奸有功的戴笠。
03,为何不杀康泽在襄樊战役中,解放军歼灭2.1万余人,活捉康泽和郭勋祺,郭勋祺与我党渊源颇深,很快就被解除管制,参与到策反工作当中,康泽则没那么幸运,但也没被杀。
康泽被俘之后,许多将士和百姓都要求镇压他,刘伯承在见他的时候,就说他罪劣深重,死有余辜,但同时又表示,我军不杀俘虏,既然康泽是俘虏,那就接受改造吧。
刘伯承的想法,也是毛主席的意思,康泽刚被俘的时候,毛主席就给华野发去电报,要求将康泽送到华北,派可靠部队保护康泽的安全,同时用镣铐限制康泽的自由。
保护康泽,是为了保护俘虏;限制康泽,是担心康泽耍手段逃走。
毛主席不杀康泽,不是因为康泽无罪,而是他考虑深远,觉得不能开杀俘的头。
如果杀了康泽,就是杀了俘虏,如此名声就坏了,解放军不就跟军阀、土匪一样了吗?
更何况,我党以宽大为怀,能改造就不杀,要给人重新做人的机会。
并且,当时新中国还没成立,战争也未结束,杀了康泽,以后谁还肯投降,国民党军就会顽抗到底,到那时我军损失就大了。

毛主席
最后,杀了康泽,造成的国际影响也不好,国际主流观点是不杀俘虏,新中国成立后要与世界接轨,这个口子不能开。
退一步讲,溥仪都没杀,也能改造,康泽为何不能?
说到底,杀康泽容易,改造康泽才是真难,如果改造成功了,那就了不起了。
有了毛主席的指示,华东野战军遵令将康泽送到华北,之后送往功德林接受改造。
康泽在功德林的日子,蒋介石是最难堪的,他刚被俘的时候,蒋介石说他阵亡了,他的妻子去找蒋介石闹,蒋介石无奈只得发给巨额安抚费。
后来,康泽被俘的消息传来,妻子喜极而泣,蒋介石则面色铁青,硬着头皮说他不会屈服。
正如蒋介石所言,康泽一度不屈服,还在功德林跟杜聿明、黄维等黄埔将领大谈“气节”问题,黄维说应该学习文天祥,结果众人都批判他“愚忠”。
康泽也发言了,跟黄维的观点类似,总之要继续效忠蒋介石,结果再次遭到围攻。
康泽如此冥顽不灵,但最终还是被感化了,他患有多种疾病,监狱方面却让他出院治疗,而且服务热情,照顾周到,并不因为他是特务头子而刁难、歧视,让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这是国民党没有的。

康泽被特赦
最终,康泽固执的心开始软化,开始真心觉得共产党好,在交代材料中批判蒋介石,说蒋介石是独裁者,自己从不敢对蒋介石说不,对共产党说了很多不,却一点事没有。
1963年,康泽被特赦,出狱那天他心情舒畅,晚年写了好几本书骂国民党和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康泽出狱,心理防线有点崩溃,自己最信赖的人都背叛了自己,简直太失败了!
但是,蒋介石死鸭子嘴硬,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康泽被关押十几年,始终忠贞不屈,是众人的榜样!
与会人员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怎么回事了,只不过不敢说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