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河北多地严防“割青毁苗”,农民:要粮食安全先保农民赚钱
立夏节气快到了,北方地区的小麦进入了“抽穗扬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充足的光照能使小麦产量更高。
小麦进入生长旺盛的阶段,很多人可能会打小麦青苗的主意。对此,河北多地严防“割青毁苗”的情况发生。
“割青毁粮是红线,坚决不能触碰。”4月24日,河北顺平县高于铺镇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割青毁麦行为的倡议书》。
倡议书提到割青毁麦/粮会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损害农民劳动成果。深泽县要求涉及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的占地项目务必在农作物收获后再开工,并设立专人巡查,确保小麦成熟收获后再开工,同时做好防范青贮口粮小麦工作。并且,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明查暗访工作。
农民卖青苗或者有人毁坏青苗是不可取的,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谁来保证粮食安全呢?
别说是现代了,即便是在古代也是不允许的。例如,在商朝时期,浪费粮食的罪名被称为“毁谷刑”,浪费粮食都有罪,何况进行毁坏了。
另外,三在国时期,曹操也曾下令,任何践踏庄稼幼苗的人都将被处死。
此外,在明清时期,浪费和糟蹋粮食也是有罪的,会被当地政府严厉的惩治。比如,雍正帝曾经针对浪费粮食现象下圣旨,明确表明,无论首领还是太监,一旦发现浪费粮食,都将受到重责四十大板的惩罚。
所以,自古毁坏粮食青苗和浪费粮食都是不可取的,会受到惩治。
不过,我们也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农民认可卖青苗也不等成熟后卖粮食呢?
其实,无非就两个方面,一个是卖青苗比卖粮食获得收入更多,一方面是怕来了雨季,怕出现洪涝,降低粮食产量,从而影响收入。并且,提前把地腾出来,还提早种上下茬作物。
很多不种地的人,可能比较疑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什么还会出现撂荒和割青毁苗的情况呢?就像农民说的那样,要粮食安全先保农民赚钱。下面具体来看:
一、种粮不太赚钱大家经常能够在评论区看到,“一斤粮食的价格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贵。”
1瓶矿泉水1.5元,1斤小麦、水稻、玉米都确实没有1瓶矿泉水贵,这就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
所以,要想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要增加实际种植着的种粮补贴和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就拿种小麦来说,小麦从种到收,要经过漫长的一个冬天,到6月份才能收获。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等一些费用,一亩地也就能剩下200-300块钱,10亩地才3000-4000元的收入,还没有打工一个月挣得多。何况有的时候受天气影响,还会出现亏本的时候。
所以,有来收青苗的,农民就可能会给它卖了,早点出去打工,还能增加收入。
二、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不怎么涨,反而是农资价格涨了不少,两项一合,农民的收入又降低了。本来地就少,一家几亩地,辛苦一年剩个几千块钱,到了年底,一家6口人又要一次性拿出2000块钱的“新农合”医保钱。因此,很多农民感觉种地是越来越不挣钱了。
所以,要想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还要把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打下来,降低农民的投入。
总之,农民不会无缘无故“割青毁苗”的。当然,不论什么原因都不是毁坏粮食的理由,是不可取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