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大喊大叫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童训自有家人在 2024-09-28 16:02:45

孩子发脾气大喊大闹的场面,相信不少家长都有体会过,时间一长,宝宝还容易养成喊叫的不良习惯,这既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且稳定的情绪,也对宝宝健康性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那么,面对大喊大叫的宝宝究竟该如何是好呢?除了因身体不适或生病而发出喊叫之外,宝宝大喊大叫的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一.宝宝大喊大叫的原因

1.语言练习

宝宝自出生后,周围的一切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而新奇的。当他们发现自己发出的喊叫声很有趣时,会感到异常兴奋。有了第一次这样的体验后,便会频繁出现这种行为。对于宝宝来说,这是他们探索自身能力和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不断尝试发出各种声音,来感受和熟悉自己的身体机能以及所处的环境。

2.激发发言意愿

生气、暴躁、难过、开心、害怕等各种情绪,宝宝们都急于表达。然而,由于他们自身能力有限,尚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清晰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不能合理且有效地控制和表达这些情绪。

所以,大喊大叫就成为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本能的表达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不够恰当,但却是他们在当前发展阶段所能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以试图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3.期待关注

当宝宝感觉自己受到“冷落”时,他们会选择通过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引起家人的关注,进而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一旦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吸引到家人的注意并得到了安抚和陪伴,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吸引关注的方式,并可能频繁使用。

4.跟风模仿

宝宝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常在宝宝面前喊叫,或者宝宝看到其他小朋友喊叫,他们会觉得这种行为很有趣,于是便跟风学习,跟着一起喊叫。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因为他们正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世界的阶段。

5.教育失误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地引导宝宝,没有教会宝宝辨别不同的情绪,也没有明确告诉宝宝不能大喊大叫,或者在劝说几次后就听之任之、轻易放弃,那么就很容易让宝宝养成大喊大叫的坏习惯。

宝宝在成长初期,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的教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和情绪表达方式。而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会导致宝宝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无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应对,从而依赖于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家长可以这样做

1.换声小游戏

妈妈可以尝试这样和宝宝互动来引导宝宝降低声音。比如对宝宝说:“宝宝现在的声音好像大老虎呀,大老虎一般住在大森林里或者动物园里,对不对呀?那我们家里可以有什么呢?小猫咪,小猫咪是怎么叫的呀,喵喵~”通过这种替换声音的方式,让宝宝的声音先自然地降下来,同时也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对不同动物声音的认知。

2.注意力转移与兴趣引导

可以带着宝宝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例如做手工、绘画涂鸦或者搭积木等。当宝宝全神贯注于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就会更容易安静下来。因为在专注做事情的过程中,宝宝的注意力会从大喊大叫上转移开,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从而不知不觉地减少大声喊叫的行为。

3.及时沟通与讲道理

当宝宝喊叫时,父母要及时回应,并且主动降低自己的音量。温柔地告诉宝宝不要喊叫,爸爸妈妈是可以听得到的。在平日里,还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等方式,形象地向宝宝讲解什么时候可以大声叫喊,什么时候是不可以的。让宝宝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声音的合理使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意识。

4.时常控制与规则建立

让宝宝改善大喊大叫的问题是需要时间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家长多次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家长可以与宝宝一起制定规则,建立起秩序感。比如规定在某些场合不能大声喊叫,如果宝宝遵守规则,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一个小贴纸或者一个拥抱;如果违反规则,也要温柔地坚持原则,给予适当的小惩罚,比如减少一点玩耍时间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宝宝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大喊大叫的情况。

温馨提示

​如果发现孩子吐字不清晰、表达能力差等表现,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去儿童专科医院进行干预,干预得越早,效果就越好。

0 阅读:19

童训自有家人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