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不了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
了解经济学的人,应该都知道“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就是“比较优势”。
像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保罗·萨缪尔森这些经济学宗师大家等都告诉我们,“比较优势”带来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会使得每个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获益,社会福利都得到增加。
既然“比较优势”说国际分工对大家都有好处,为什么国家间还爆发贸易冲突呢?甚至有的国家不愿意进行国际贸易呢?
在历史上,国际贸易常常是战争与征服开道、充满了血与火。
比如说,英国与印度的贸易从17世纪就开始了,但是,它们的贸易关系,可不是印度拿茶叶,来换英国的布料,你好我好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战争和冲突。
大家想想,如果比较优势对于两个国家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英国为什么大动干戈,去发起殖民呢?
那么,印度又为什么不张开双臂去欢迎英国人来做生意呢?
这些问题,光靠“比较优势”原理,是说不清楚的。
02“比较优势”原理忽略了什么?
我们继续拿英国和印度来举例子。
印度盛产茶叶,英国的强项是制造布料。
“比较优势”就说,假如英国生产布料的成本,相对于英国自己生产茶叶的成本,这个相对成本,比印度生产布料的相对成本要来得低,那么,英国在布料行业就具有比较优势,相应地来说,印度在茶叶这个行业,也具有比较优势了。
所以,英国就会更多地生产并出口布料,而印度会更多地生产并出口茶叶,两个国家互相交换。
这样,大家都可以集中力量来干自己更擅长的事儿,效率大大提高,这样的国际分工,会让两个国家的社会福利都得到改善。
这个原理是不是很完美?各司其职,共同获益。
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逻辑就是——各个国家按照其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生产和国际贸易,这会使得每个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获益,社会福利都得到提升。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比较优势这么好,为什么,国际贸易还是会不断地产生摩擦、纠纷和冲突呢?
还是以英国和印度的茶叶和布料的进出口为例吧。
因为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里,英国会生产和出口布料,而印度会生产和出口茶叶。
但是,茶叶和布料的国际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呢?
比较优势的原理假定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的价格也是由完全竞争的市场来确定的。
举个例子,英国和印度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完全分工,同时按照自由贸易的完全竞争来定价的话,一磅茶叶是1块钱,一尺布是2块钱,那么布与茶叶的相对价格就是2块钱。
大家注意了,这里,我们假设英国和印度是完全分工的,就是说印度只生产茶叶,不生产布料,英国只生产布料,不生产茶叶。
所以,布与茶叶之间的相对价格有一个区间,我们假设是1到4。
这个相对价格不能太低,如果布料的价格太低,英国的纺织工人就觉得自己不划算了,他就会改行去种茶叶了。
但是这个价格也不能太高,太高了之后,印度的茶农就划不来了,他就不会种茶,他就去改行织布去了。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基于完美假设,事实上,这个自由贸易的完全竞争定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实际情况是什么?
茶叶和布料到底应该卖多少钱,是取决于英国和印度在国际市场垄断力量之间的较量。
比如说东印度公司可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小公司,它当时在印度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甚至拥有军队,它完全是一个横行霸道的小帝国啊。
所以英国的布料想卖多少钱,根本不是由国际市场的完全竞争来定价的,而是由东印度公司说了算。
后来的事实,我们都知道了,英国的征服与殖民,使得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具备了绝对的垄断权力。
所以,英国就会将布料的垄断定价提高,并且规定印度不能生产布匹,英国就获取了所有的垄断利润,把利润全部转移到英国。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在开放贸易之后,社会福利甚至有可能比没有开放贸易的时候更加低,那么贸易冲突,甚至是揭竿而起就是必然的了。
03发达国家利用垄断优势来获取高额利润
当然,上面英国和印度的例子,已经是百余年前了。
那么现在的国际贸易,还存在这样利用垄断的权力来获取高额利润吗?
肯定是存在的。
那么,现代的垄断利润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垄断利润的实现,不再像过去那样,是通过战争和殖民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技术垄断、金融垄断、规则垄断、军事垄断这四个方面来实现的。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还不能生产电话程控交换机,必须从国外进口电话程控交换机,大家猜猜价格是多少?
每台20万人民币。
后来,华为进行了技术攻关,开始自主生产电话程控交换机,大家又猜猜价格是多少?
2万元,差了10倍。
所以你看看,通过技术垄断来实现的高科技产品的垄断定价,利润有多惊人。
金融垄断的典型例子就是石油和美元。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石油市场以美元定价,以美元支付。
美元掌握了石油定价和支付体系的垄断地位,加上美国对中东主要产油大国的石油生产与加工行业的控制,这就是使得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影响,甚至操纵全球石油价格的。
第三个是规则垄断。
美国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各类国际组织里面,都有一票否决权。
所以我们会发现,国际规则的制定上,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了美国国内的跨国垄断企业的利益诉求。
现在的世界银行行长,是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最后是,军事垄断。
这就更不用说了,军事是一个大国实力的坚强后盾。
哪怕美国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这样的军事垄断也能给美国的技术垄断、金融垄断、规则垄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04现在国际分工,让穷国难以成为发达国家
好了,现代的垄断利润现象,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传统的经济学增长模型认为,如果各个国家在技术水平相同、在封闭经济的情况之下,各国的人均GDP会趋同。
也就是说,各个国家的生产水平会趋同。
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就是所谓的资本报酬递减原理,也就是,越穷的国家,资本就越稀缺,资本报酬利润就越高,增长就越快。
这样,穷国的增长就会比富国来得快,最后大家就会趋同。
当然,事实我们都知道——富国越富,穷国越穷,这个世界并没有发生趋同。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穷国和富国在国际自由贸易下,都是怎么分工的。
富国的资本是丰裕的,而穷国的劳动力是丰裕的。
由于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穷国就会主要去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同时,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比如说,中国用10亿双袜子,换美国一架飞机。
但是,这个世界能生产袜子的国家多了,所以一旦进入国际市场,袜子的定价就由不得中国。
而且中国劳动力成本肯定不能过高,否则你生产的袜子就没有成本优势。
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中国被锁死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中国工人也被限定了低工资。
而因为能生产飞机的企业,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所以它们可以随意抬价,赚取垄断利润,这些企业的工人也能拿到高报酬。
这就是为什么富国恒富,穷国恒穷,甚至是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因为一些只生产、出口原材料的国家,会被富国的跨国公司肆意压价。
我们发现,大量的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在自由贸易的国际分工当中,长期陷入在贫困的陷阱里。
世界银行有一个名词,叫这些国家“单一产品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长期生产单一的资源型产品,比如说矿产品、农产品,经济始终没有跳出单一产品的增长陷阱。
05亚洲四小龙的奇迹,是美国的“恩赐”
你可能会说,富国的垄断利润,来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些产业,穷国能不能也发展呢?
能,当然能,基因科学告诉我们,人类都来自非洲大峡谷,所有种族的智商都是一样的。
富国能干,穷国当然也能干。
但是,富国给你干吗?
穷国要是干成了,富国的垄断利润哪里来?富国的工人的高工资哪里来?
我们会发现,二战后,真正成功迈入发达经济体的、完成工业化的只有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人口几百万,不太具有代表性。
那么中国台湾和韩国是怎么实现突破的?
刚开始,中国台湾和韩国也是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到一定资金和技术,就开始挑战发达国家的垄断利润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子产业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半导体产业。
当时的美国,其实也没能力吃完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所以自己牢牢抓住设计和底层软件这一块垄断利润,而把制造加工环节丢给韩国和中国台湾。
虽然技术垄断分出去了,但是资本垄断还是抓在手里。
韩国的三星,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里面的大股东都是美国企业,按照股份比例,你说这两家公司是美国公司也行。
所以,三星和台积电从半导体技术中赚取的垄断利润,大部分也回流到美国手里。
台积电前十大股东,第一个大股东是美国公司
顺道说下,光刻机之王——荷兰的阿斯麦,控股股东也是美国,妥妥的美国企业,只是在欧洲生产而已。
要不是美国资本控股,光刻机之王这个宝座,阿斯麦也坐不上。具体分析可以看之前的文章《从破产边缘,到世界巨头,光刻机之王阿斯麦做对了什么 》。
06说回我们中国啊,现在美国那么大张旗鼓地打压中国高科技,还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你知道什么原因了吧。
要是中国高科技起来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利润就没了;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搞全球投资,那美国的资本垄断利润也没了。
再说说华为,华为是一家不上市的公司,每年净利益几百亿,赚到的钱都是自己花。
这样的公司,你说美国能不弄死你吗?
华为在技术上抢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利润,又因为不上市,美国资本无法像控股三星、台积电和阿斯麦那样从它身上赚钱。
华为的存在,美国捞不到钱,不搞死你才怪呢?
苏联倒是没有美国一点股份,结果还是倒了。
掠夺,各种理由,各种方式。
资源分配方式不同罢了
中国雄起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GDP世界第二、中国外汇世界第一、中国军费世界第二、中国消费市场世界第一、中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等等,美国不搞中国搞谁呢
你要搞人家命脉,人家肯定也得搞你,那就斗呗[鼓掌]
牛
[得瑟][得瑟][得瑟]
扯淡
播
中国应该多多援助贫穷的兄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