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加之我鉴赏古诗词多年,写过几千篇诗词鉴赏相关的文章,对李白更是有专门的研究,因此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长安三万里》的主题简单说来就是“梦想与现实”。我对电影中主角高适的人物塑造是很满意的,高适的形象非常饱满,可以打95分。但我对李白的塑造却极为不满,把李白塑造成了说话不算数、放荡不羁、毫无担当的傻子,我对此只能打44分,远不及格。
为避免有些朋友受到误导,这里先说明一点,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白是“一诺千斤重”的,他把诺言看得比命还重要。
电影《长安三万里》对李白人物塑造得很失败,跟剧组对李白的误解有很大关系,跟选诗错误和漏选也有很大关系,至少有以下6首诗绝对不应该漏选。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1首诗 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之一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虽然嗜酒如命,但他一生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至死不渝,这就是:建功立业,然后归隐田园,这也是为什么他最崇拜谢安的原因。
而体现李白这一梦想最好的一首诗便是此诗,里面“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简直就是李白一生梦想的最好总结,因为有这个梦想,所以李白西入长安;因为有这个梦想,所以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军;因为有这个梦想,造成了李白晚年流放夜郎的悲剧;也正因为有这个梦想,李白临死前还想上马杀敌。
因为剧组对李白研究不深,当提到《永王东巡歌》11首时,剧中人物所念和屏幕出现的竟然不是这首“但用东山谢安石”,我当时就惊呆了!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2首诗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性格是豪放不羁、不拘小节,表面是大大咧咧,但他内心是非常孤独的,不懂这点不要说你了解李白。
电影对这一点把握的很不好,其实表现这点有两首诗可以选,一首是《月下独酌》,这是一出独角戏;另一首便是这首《独坐敬亭山》,此诗咏“孤独之山”,衬托出“孤独之人”,也衬托出李白性格中像山一样坚强的一面。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3首诗 李白的《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的多才和不羁,建功立业的梦想和怀才不遇的无奈,这首诗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剧组无视了这首诗不得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4首诗 李白的《丁督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电影几乎把李白塑造成了不负责任的傻子,因为剧组没有好好读读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和这首《丁督护歌》。
其实李白一生都很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他是盛唐仅有的两位预测到安史之乱爆发的诗人之一,也是盛唐少有的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之一,读读这首诗便知此言非虚,而这点电影中却毫无涉及,不得不说是对李白的误解。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5首诗 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也许外人眼里的李白更为真实些,而杜甫的人品保证了他眼中李白的真实性。杜甫怎么会崇拜一个言而无信、放荡不羁的低能儿呢?
在杜甫眼里,李白可以和屈原相提并论,他俩同为浪漫主义大诗人,同样才华横溢,同样遭人陷害,同样“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正因为“独醒”,所以人生才会更痛苦!
最不应该漏选的第6首诗 唐朝李白的《赠内》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
何异太常妻。
最后再谈谈李白喝酒,这点电影中已浓墨重彩地渲染,但偏偏这首诗被漏掉了,其实唯有此诗才能告诉观众李白到底嗜酒到什么程度!
6首诗分享完了,读了这6首诗李白的形象更加准确、饱满地浮现在我们面前: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他视金钱如粪土,却侠肝义胆、忧国忧民,他一生都渴望建功立业,然后归隐田园;可惜他太过于天真,政商约为零,因此不被世人所容,只能无奈诉诸山水和诗酒,结交好友,访仙寻道,但他的梦想至死都未曾改变过!
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但他依旧没有放弃梦想,这就是李白!
梦想永远不可亵渎!
电影的目的是让大家能看懂。竞选一些生僻的诗词。观众怎么能懂了?电影里边的诗词全部都是耳熟能详的,流传度非常广。这才是观众看电影产生共鸣的基础!
电影有艺术加工,所以选取了能够塑造人物形象的诗词,这部剧李白从始至终都是一种乐观和玩世不恭的处世心态。他虽天赋异禀也有抱负,但却没有高适的恒心与毅力,没有政治头脑,除了写诗舞剑,其余生活一团糟。电影不是电视剧,无法通过长篇幅把人物形象多角度立体化展现,只能说历史上的李白大致如此吧。此外,那个《敬亭山》与《清平调三首》一样是谄媚词,只不过写的超凡脱俗,谪仙诗才无人可及。